中銀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發行 掘金硬科技 布局萬億藍海
在政策加持、技術迭代等利好因素共振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2025年更是被看作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今年以來,機器人重要概念指數大漲,以中證機器人指數為例,今年已取得了41.80%漲幅,高于同期大盤寬基指數的表現(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5.1.1—2025.9.24)。
龐大的增長潛力不僅吸引了資金爭相涌入,也吸引了眾多機構布局。中銀基金順應市場,抓住機遇,旗下的產品中銀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A類:025553、C類:025552)重磅發行,旨在為投資者參與機器人產業投資、一鍵布局機器人賽道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具,共享科技發展帶來的星辰大海。
在AI技術深度賦能的當下,“AI+機器人”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前沿賽道,正展現出政策支持、科技革新和全球巨頭競相布局的三重共振效應,在產業起步階段積蓄磅礴的發展勢能。
政策層面,2023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在頂層設計勾勒出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清晰藍圖,為行業錨定了戰略方向。科技革新方面,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成熟應用標志著人形機器人“智能大腦”實現關鍵躍遷,賦予其更精準的感知與決策能力等。更關鍵的是,自2022年以來,全球眾多知名產業巨頭紛紛入局加碼人形機器人賽道,通過技術攻堅與生態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持續推動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資料來源:工信部、中國政府網、北京市人民政府網、深圳政府在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等)。
此次發行的中銀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為股票型指數基金,緊密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該指數選取系統方案商、數字化車間與生產線系統集成商、自動化設備制造商、自動化零部件商以及其他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上市公司中機器人相關證券的整體表現。
編制方法上,指數從待選樣本中選出所有機器人主題公司的證券,同時按照過去一年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選取排名前100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不足100只時全部納入。這種編制方法既能一定程度保證樣本的流動性,又可以突出機器人主題特征。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25日,中證機器人指數成份股共73只,平均自由流通市值為132.50億元,呈現出明顯的中小盤特征。從市值分布來看,這一特征或更加凸顯,總市值在300億元以下的成份股占比接近80%(數據來源:中證指數官網、wind,截至2025.9.25)。
在行業分布上,成份股主要集中在工業和信息技術兩大領域,權重分別達到54.08%和35.8%,充分體現了機器人產業“硬科技”的特征。此外,“硬科技”屬性也反映到指數重倉股中,前十大重倉股大多為工業和信息技術領域中的龍頭企業,且集中度較高,合計權重達到了50.36%(數據來源:wind,行業分類為wind一級行業,截至2025.9.24)。
從歷史表現來看,指數體現了高彈性的特點。數據顯示,自指數基日(2010年12月31日)以來,中證機器人指數取得了106.90%收益率(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0.12.31—2025.9.24)。
當前隨著行業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有望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階段,布局機器人指數產品或值得關注。
明芳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在少數極端市場情況下,基金投資存在損失全部本金的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