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賦信 活水潤企 江蘇資金流信用平臺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自2024年10月上線迄今已有一年。期間,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緊扣“擴覆蓋、提效率、強賦能”目標,持續推動平臺數據與銀行信貸流程深度融合,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讓數據信用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活水。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末,江蘇省內22家接入銀行累計通過平臺發起查詢11.8萬筆,為1.1萬戶企業授信780.9億元,發放貸款774.8億元,數據賦能融資實效持續顯現。
增信“征信白戶” 破解首貸難題
數據資產就像是企業的數字賬本,經過平臺高效的整合、分析、應用,沉睡的數據便能化作信用金礦,為企業照亮未來的路。
在貸款行業里,那些從未與金融機構發生過信貸關系,在征信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貸記錄的人群或企業被稱為“征信白戶”。由于缺乏傳統信貸記錄,銀行難以通過歷史數據評估其還款能力,導致貸款審批通過率顯著低于有信用記錄的企業,部分銀行甚至會對此類企業提高利率以補償風險,加大了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桎梏著企業的發展。而平臺通過將企業日常經營中的資金往來明細等經營痕跡轉化為數字資產,幫助銀行穿透識別企業真實經營狀況,打通首貸服務“最后一公里”。
泰州農村商業銀行依托平臺數據,結合企業稅務信息,創新推出“流稅貸”產品,單戶最高授信額度達300萬元,精準服務有訂單、有流水、無征信、缺擔保的中小微企業。
某摩托車零配件制造企業因下游客戶結算周期延長,流動資金捉襟見肘,泰州農村商業銀行通過平臺調取企業12個月資金流數據,確認企業訂單回款連續、經營穩健后,僅用3個工作日便完成150萬元經營性貸款的審批發放。這筆貸款不僅保障了企業訂單交付,更幫助其建立了首筆信貸記錄,奠定了后續融資信用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末,江蘇省依托平臺已促成首貸業務金額32.4億元,幫助一批企業邁出融資第一步。
填補擔保缺口 提供創新方案
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因其輕資產、缺抵押的特性,長期以來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體系難以準確衡量其發展潛力。記者獲悉,平臺通過整合企業水費、電費等多維經營數據,為銀行構建起直觀的企業經營穩定性畫像,以數據信用填補傳統信貸擔保缺口,讓數據成為企業融資的無形抵押物,為輕資產類企業獲得貸款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華夏銀行南京分行積極運用平臺數據信息,持續創新產品模式,提升服務能力,有效破解了企業“融資難、缺強擔保”的發展瓶頸。
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注于污染源自動監控、生態環境大數據等領域的創新型服務企業,近年來,因擴大生產規模、采購設備等,所以面臨階段性流動資金壓力,且缺乏有效強擔保手段。華夏銀行南京分行獲悉后,通過調取平臺數據綜合評估企業的經營實力與成長潛力,并輔以征信報告、人民銀行資金流信用信息等關鍵性佐證材料,快速為企業發放了100萬元純信用“小企業信用貸”,不僅為企業成功填補資金缺口,更以資金流數據打破了傳統信貸評估局限。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末,江蘇省依托平臺共促成信用貸款80億元,讓更多缺抵押、少擔保的企業憑借資金流信息獲得了融資支持。
驅動流程優化 提升融資效率
以往企業為了爭取貸款,需要線下收集多家銀行流水,配合銀行核實信息,流程繁瑣且耗時較長。平臺通過跨行資金流信息高效共享,以數據應用推動銀行重構信貸審批流程,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大幅縮短融資周期。
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在“新一代經營快貸”產品中全面引入平臺資金流信息后,企業僅需通過手機端一鍵授權,銀行即可實時獲取企業在不同銀行的賬戶流水數據,省去企業手工整理多家銀行流水、多次線下核驗等環節,該產品貸款審批放款時間平均由一周縮短至3天以內。
“以前要跑3家銀行打流水、整理厚厚的材料,現在手機上點一下授權,貸款很快就批下來了,正好趕上旺季訂單生產!”某小微企業負責人的話語印證著流程優化帶來的便利。
記者獲悉,下一步,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將持續深化資金流平臺應用,引導商業銀行將資金流數據深度嵌入貸前授信評估、貸中風險監測、貸后管理全信貸流程,通過創新豐富“資金流+”信貸產品,進一步釋放資金流數據價值,以數據賦能提升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效率,讓更多中小微企業享受到數據增信、以信換貸的便捷服務,不斷提升首貸戶覆蓋率與信用貸款支持水平,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