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權理財產品成市場“寵兒” 銀行理財子公司用創新鍛造核心競爭力
隨著上市銀行2025年半年報的密集披露,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上半年經營情況也在陸續浮出水面。此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30.67萬億元,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36億個(較年初增長8.37%);今年上半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63萬只,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18%)。
興業證券報告顯示,今年7月以來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繼續小幅增長。截至7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31.13萬億元,較上月末增加2789億元(數據來源:普益標準)。分機構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前三的機構分別為招銀理財(2.55萬億元)、興銀理財(2.29萬億元)和信銀理財(2.08萬億元)。
“固收+”理財產品業績表現亮眼
《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發現,近期隨著權益市場走強,含權理財成為機構主推方向,不少理財子公司發售的“固收+”類理財產品因業績表現亮眼頗受市場追捧。
有投資者告訴記者,7月底以來已多次收到銀行推送的“渤銀理財——財收有略固收封閉式一年”不同系列的產品信息。資料顯示,該產品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固收類資產倉位為80%—100%,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倉位合計為0%—20%。
記者從另一股份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處也獲悉,近期理財產品中加一點權益的產品賣得較好,該行理財經理提供的一份在售理財產品宣傳單頁顯示,不少穩健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推薦理由中標注著“含權”“權益增強”“固收+”等字樣。
“‘固收+’策略以債券等固收類資產打底,適度增加權益資產配置。在當前低利率背景下,能幫助投資者在穩健基礎上追求更高收益,有效實現風險分散與收益增強的雙重目標。”普益標準研究員張翹楚告訴記者,銀行理財子公司正通過兩方面發力提升產品收益率:一方面對固收類資產進行精細化運作,通過增加國債、政策性金融債這類安全性高且收益較為穩定的資產配置比例穩步提升產品收益,同時適當增加綠色、科技等政策支持行業信用債的配置比例,獲得政策紅利對產品收益帶來的增厚作用;另一方面進一步增強權益市場的投研能力,通過借助ETF、指數基金等工具間接參與權益市場,同時積極探索“指數增強”等主動投資策略,力爭獲取超越指數的收益,從而提升產品的整體收益。
記者注意到,在普益標準8月21日發布的“7月理財公司最短持有期產品穩健增值能力評價榜”中,“浦銀理財浦享增益之九個月最短持有期3號”榮登榜首。據悉,該產品正是以固定收益類資產打底(可配置債券類資產、存款類資產、擇機配置非標資產增厚收益),疊加“低濃度”權益類資產增強(通常配置中樞不超過5%,主要通過ETF分散投資),通過穩健運作,追求中長期穩健收益。此外,剛剛結束募集的浦享增益2561期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年化)為2.3%—4.15%,已兌付業績的浦享增益2301期和2302期產品,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86%和3.58%。
主題化、場景化產品成差異競爭焦點
低利率經濟環境下,為了實現“低風險、低波動、高收益”,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在產品設計的創新與優化上狠下功夫。
記者注意到,8月19日,招銀理財聯合中誠信指數推出SMARP大類資產配置指數,旨在通過科學的配置策略、多元的資產組合、動態的調整機制,為投資者提供收益穩健、風險均衡的資產配置工具。據悉,該指數借鑒了“全天候策略”思想,通過精選股票、債券和商品中的核心資產,構建“攻守兼備”的資產矩陣,使得投資組合能夠穿越周期,獲取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針對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指數系列還設置了分層風險預算,通過對風險資產組合權重進行調整以匹配各類投資需求。歷史數據顯示,該指數自2014年12月31日(基日)以來,在多輪市場周期中實現持續增長,其中,穩健指數年化收益率為5.79%,平衡指數年化收益率為7.82%,進取指數年化收益率為9.75%;同時,指數的波動和回撤控制也較好,2021年以來,穩健指數分年最大回撤控制在1%左右。
“通過多元資產、多元收益來源、多元策略降低風險相關性,降低組合波動;同時建立與風險預算匹配的資產配置及策略應用體系,綜合運用多元化策略工具實現客戶預期的風險收益目標。”興銀理財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致力于打造大類資產配置的核心競爭力。“一是繼續‘鍛固收長板’,做深做透信用投研,進一步提升交易能力;二是靈活運用對沖手段、量化/衍生品工具,將基礎資產與策略工具組合封裝,廣泛應用于不同期限、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譜系中;三是圍繞‘絕對收益’目標構建權益投研體系,強調均衡配置、突出擇時能力,以滿足理財客戶的絕對收益需求。”正是在這樣的戰略指引下,興銀理財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多策略“固收+”產品的量產,業績與規模兼具的“固收+”標桿產品逐步涌現。
張翹楚在接受采訪時還告訴記者,為同時兼顧服務實體和惠及民生的雙重職能,近年來,理財公司在產品持倉的資產配置上會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國家戰略方向進行重點傾斜,通過開發ESG、養老、鄉村振興等主題的特色產品,精準對接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同時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發展目標,獲取政策紅利對產品收益帶來的增厚。“未來主題化與場景化產品或將成為銀行理財差異化競爭的焦點。”
記者注意到,日前浦銀理財推出了多元配置策略科技金融主題產品。據悉,該產品以浦發銀行自研的“科技五力模型” 評價體系為核心維度精選資產,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科技產業成長的通道,同時推動資本聚焦科創領域,踐行國家“科技金融”的戰略部署。數據顯示,浦銀理財目前管理產品規模已突破1.45萬億元,管理產品超過2000只,累計服務客戶超過1300萬人。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