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論20年 中國人壽循綠而行 走向碳中和
2005年夏,浙江安吉余村, 一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以下簡稱“兩山”理論)擲地有聲。二十載光陰流轉,這句承載著發展智慧與生態哲思的“兩山”理論,已然刻入時代的年輪,成為驅動中華大地綠色轉型的澎湃動力。值“兩山”理論誕生二十周年之際,回望征程,金融作為經濟社會的命脈,如何將無形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
作為壽險行業 “頭雁”,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股票代碼:601628.SH,2628.HK)以先行者的擔當,將“兩山”理論內化為企業基因,在“產品-投資-運營”的全鏈條上,精心繪制了一幅金融“活水”滋養綠水青山的生動圖景,在時代畫卷上揮灑濃墨重彩的國壽綠意。
2024年,中國人壽在明晟(MSCI)ESG評級躍升至A級;總資產、投資資產均突破6.6萬億元,總保費超過6714億元,內含價值超過1.4萬億元,兼顧發展質量與規模增長。中國人壽通過綠色保險供給、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數字化驅動低碳運營與綠色建筑實踐,正在把生態價值轉化為切實的金融行動與社會效益。
“兩山”理論制度化
2024年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發揮保險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穩妥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面對國家對綠色金融和綠色保險的制度化要求,中國人壽聞令而動,以先行者的擔當,將ESG納入公司戰略,在公司層面制定了《2024年綠色金融工作方案》與相應治理機制,將綠色發展理念系統融入頂層設計,重點關注綠色投資能力提升,致力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作為金融央企,中國人壽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將“兩山”理論融入企業血脈,通過自上而下的制度設計,讓國家政策在國壽體系內轉化為可量化、可追蹤、可評價的實踐路徑,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治理樣本。
系統性綠色實踐
政策所指,即是行動所向,綠水青山的含“金”量,靠行動兌現。中國人壽在綠色金融實踐中,將“兩山”理論的精髓轉化為貫穿產品服務、投資布局、日常運營全鏈條的切實行動。產品供給、資本投向、運營脈動,三位一體編織中國人壽綠色金融的立體圖景。
中國人壽以長期資本活水,精準滴灌綠色轉型的沃土,致力于在資產組合層面實現碳中和,提高投資組合的長期可持續性。據悉,中國人壽打造完善的綠色投資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綠色投資體系,提升綠色投資能力,將綠色標準和ESG投資理念納入現有投資流程。該公司將綠色投資納入資產戰略配置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中,通過委托投資指引明確綠色相關重點領域的主要目標、投資方向和實施路徑,不斷豐富投資策略,加快發展綠色投資。
運營端的低碳實踐,是中國人壽踐行“兩山”理論的又一亮點。中國人壽高度重視綠色建筑在低碳運營中的關鍵作用,營業用房充分融入低碳、節能、環保元素,采用先進綠色建筑技術與管理理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國壽執筆為綠
二十年,足以讓一顆種子長成大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從最初的樸素認知,淬煉為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清晰地標定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黃金平衡點。循綠而行,中國人壽不僅是在經營一家企業,更是在踐行一種面向未來的責任哲學。懷抱“建設世界一流、負責任的壽險公司”的ESG愿景,中國人壽將“兩山”理論熔鑄為企業的靈魂底色,矢志做綠色金融制度的篤行先鋒。
從躍升的MSCI ESG A級評級,到規模化的綠色投資涌動;從零碳大廈閃耀的國際認證光芒,到產品與運營中數字化驅動的低碳脈動——中國人壽以扎實的行動,生動詮釋了生態價值向金融動能轉化的國壽路徑。
青山鋪卷,金融作筆;執筆為綠,大地成詩。在奔赴“雙碳”目標的壯闊征途上,中國人壽正以中國式ESG的生動實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東方智慧,書寫著不負綠水青山的時代新篇。(周潔)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