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基金債券ETF規模破1000億元 “頭部玩家”如何勇立債券ETF發展潮頭
引言:債券ETF從起步時的少有人關注到如今的快速發展,在此過程中,海富通基金持續創新、深度耕耘,為行業的債券ETF實踐做出了積極探索。
2013年,首只債券型ETF——國債ETF成立,發行規模54億元。2024年5月,債券ETF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而到了2025年7月,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隨著投資者對穩健、透明、高效工具需求的激增,債券ETF迅速擴容,成為新的熱點。
在此期間,一批基金管理人開拓創新,其中,海富通基金作為業內最早確立特色化重點發展債券ETF的“頭部玩家”,率先對債券ETF在國際市場的發展歷程以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做了深入研究,推出了短融ETF、城投債ETF、地方債ETF、上證可轉債ETF等產品,為豐富債券ETF產品隊列做出貢獻。憑借前瞻布局、產品創新與精細化運營,截至7月17日,海富通基金債券ETF總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是首家突破千億元的基金公司,已構建起覆蓋信用債、利率債、可轉債的較為完整的工具矩陣。
從“沒有業內成熟經驗可以照搬,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的孤勇拓荒,到如今“產品矩陣廣覆蓋、規模市占雙領先、生態共建促繁榮”的引領風潮,過去幾年,海富通基金克服困難,積極探索,在成就自身“債券ETF服務鏈”的同時,更在推動中國債券ETF市場駛向更深、更廣的“深水區”中,錨定了堅實的航標。
“我們經過認真研究,較早地就把債券ETF作為海富通的一個特色重點發展,在業內率先投入較多的力量發展債券ETF業務。在監管部門和交易所的指導下,也感謝廣大投資者和合作伙伴的支持,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路走來,確實很不容易,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做了很多探索工作,解決了很多具體的技術性問題,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海富通基金總經理任志強不無感慨地說。
標桿崛起:短融ETF從5000萬元到500億元的破局之路
海富通中證短融ETF成立于2020年8月3日,是以短期融資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場內工具型產品。6月20日,海富通中證短融ETF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7月17日,基金規模達531.95億元,坐穩國內債券ETF的第一梯隊。
而四年前,該產品曾深陷“至暗時刻”——2021年5月時規模僅5000余萬元。“雖然產品功能性強,但當時完全沒人知道。”海富通基金券商與指數團隊負責人楊一鳴回憶道。
公司上下幾經探討,決心把這個產品做起來。高管、銷售紛紛動員親友與熟識的客戶,成為產品的首批“體驗官”,艱難地一磚一瓦壘砌規模基石。團隊深知,僅靠人情并非長久之計,產品力與流動性才是生存根本。他們直面兩大核心拷問:“短融ETF的客戶在哪里?債券ETF的客戶在哪里?”——沒有成熟經驗可循,唯有“摸著石頭過河”。
銷售團隊在拓荒中發現,不同客戶在需求上存在共性。公司以“場景化”思路精準定位核心客群,并針對不同客戶開發了不同的服務策略。基金經理陳軼平、唐靈兒等深度溝通客戶,將實戰經驗凝練為“玩轉債券ETF”系列分享,廣受歡迎。
同時,團隊全力攻克流動性瓶頸,積極優化交易體驗。針對客戶對凈值波動的疑慮,銷售團隊主動解釋成因,在市場波動時鼓勵基于基本面逆向投資;當價格出現高溢價則及時警示風險。投資部門在任志強要求下,將“保證流動性和信用安全”作為首要目標。
經過四年時間的磨礪,這只產品終于有了如今的規模,這背后:
首先,得益于該基金自身過硬的產品力:海富通中證短融ETF綜合了收益穩健與交易便捷性的優勢,是理想的場內資金管理工具,而T+0的交易機制使得其更加高效。
Wind數據顯示,海富通中證短融ETF成立以來(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計上漲11.99%,年化收益率在2%至3%之間,年化波動率不超過0.2%,近兩年最大回撤不超過0.04%。上市以來約96%的交易日獲取正收益或不變(四舍五入到0.01%)。
2024年,海富通中證短融ETF全年成交額達到2.64萬億元,日均成交額超109億元,在全市場非貨ETF成交額排名中位居首位。
其次,離不開海富通債券ETF管理團隊的精細化管理。該基金由陳軼平、唐靈兒和陶斐然3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分別具有超過16年、7年和10年的從業經驗。管理團隊既關注組合的流動性和信用風險,又關注凈值增長、回撤、跟蹤誤差以及偏離度等,力求給投資者提供良好的體驗。
勇立潮頭:海富通的全鏈布局與前瞻探索
海富通中證短融ETF的崛起,正是債券ETF市場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7日,全市場債券ETF規模突破4800億元,較2024年末激增超160%。
在這場行業盛宴中,海富通基金不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推動者與探索者。
首先是,構建全鏈工具箱,填補市場空白:2014年底,公司發行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屬于市場最早一批債券ETF產品,募集規模達到66億元,是當時募集規模最大的債券ETF產品,可謂“一炮打響”。此后,海富通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ETF、海富通中證短融ETF等多只產品均為行業首創。
目前,海富通基金是全市場債券ETF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產品覆蓋信用債、利率債和可轉債三大類別,久期橫跨短期、中期和長期,構建起較為完整且高效的“債券投資工具箱”,契合了投資者對流動性佳、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的標準化債券投資工具的需求。
其次是,筑牢風控生命線,守護資產安全:對于包括短融ETF在內的信用類的ETF,底層資產的信用是很多投資者關注的。對于海富通基金而言,保證流動性和信用上的安全是第一目標。據悉,海富通基金堅持信用評級團隊獨立于固收投資團隊、風險管理團隊獨立于固收投研團隊的原則,信用風險管理卓有成效。
海富通基金為短融ETF、城投債ETF等每一只信用類ETF制定專門的信用風險控制方案,并通過絕對金額和比例的約束,保證組合分散度。
最后是,深化生態共建,助力行業發展:債券ETF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海富通基金在債券ETF業務發展歷程中,積極建言獻策,并和各類機構共建債券ETF生態圈。海富通基金深耕持營與投教,結合市場階段特征與投資者需求變化,針對性開展推廣與培育,擴大投資者基礎,提升產品認知。在做市方面,針對不同產品特點及客戶交易習慣,海富通基金同各家做市商就做市策略持續保持緊密的溝通聯系,并且針對市場環境變化及時做出響應。
海富通基金表示,未來將繼續發揮在債券ETF領域的專業優勢,不斷提升產品的運作水平,努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為我國債券ETF市場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曉薇
注:海富通中證短融ETF2020-2024年度凈值增長率是1.07%、2.82%、2.14%、2.40%、2.23%,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0.04%、0.24%、-0.03%、0.47%、0.01%。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2020年度業績為自合同生效日(2020/8/3)起計算。歷任基金經理:陸叢凡(2020/8-2022/7)、陳軼平(2022/7至今)、唐靈兒(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注2:根據銀河證券基金三級分類,海富通中證短融ETF為債券ETF基金分類。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同類產品業績如下:
1)海富通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ETF2020-2024年度凈值增長率為2.64%、4.67%、4.39%、4.07%、10.06%,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0.81%、2.33%、1.38%、1.43%、7.09%。歷任基金經理:陳軼平(2018/10-2023/12)、陸叢凡(2019/7-2022/7)、唐靈兒(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2)海富通上證5年期地方政府債ETF2020-2024年度凈值增長率為2.28%、4.56%、3.00%、3.62%、6.52%,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0.47%、1.89%、0.37%、0.68%、4.09%。歷任基金經理:陳軼平(2019/11至今)、陸叢凡(2019/11至2022/7)、唐靈兒(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3)海富通上證投資級可轉債ETF2020-2024年度凈值增長率為0.99%、10.90%、-8.03%、0.65%、8.45%,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0.24%、12.47%、-7.86%、1.23%、8.74%,2020年度業績為自基金合同生效日(2020年7月13日)起計算。歷任基金經理:陳軼平(2020/7至今)、陸叢凡(2020/7至2022/7)、唐靈兒(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4)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2020-2024年度凈值增長率為2.81%、5.29%、1.77%、5.25%、4.27%,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00%、1.13%、-1.63%、2.56%、1.21%。本基金歷任基金經理:陳軼平(2014/11至今)、陸叢凡(2019/7-2022/7)、唐靈兒(2022/7至今)、陶斐然(2023/6至今)。
5)海富通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基金合同生效日2025年1月16日)暫未披露年度業績。本基金基金經理:唐靈兒(2025/1至今)、陶斐然(2025/1至今)。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
注3:文中未注明的規模數據均來自于wind。收益率、波動率、最大回撤指標采用基金凈值角度計算。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海富通基金鄭重提醒您注意投資風險,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說明書,在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對基金投資作出獨立決策。所涉指數由指數公司編制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該指數公司。指數公司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指數的準確性,但不對此作任何保證,亦不因指數的任何錯誤對任何人負責。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