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盾牌+人工防線 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半年挽損資金739.8萬元
2025年7月,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發布“半年反詐成績單”:65起詐騙被阻止,739.8萬元資金原路折返。成績背后,是“系統監測—人工核實—警銀聯動”的一整套持續運營的閉環機制,也是一次次把“反詐必修課”講成“身邊故事”的實踐課。
40萬元只差一次“確認”線上預警跑贏“最后30秒”
5月13日,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的潛在受害人預警系統紅燈亮起,客戶林某 (化名)正將40萬元定期存款悉數轉出。交易模式的驟然變化,讓該客戶瞬間登上“潛在受害人”榜單。營業部“反詐突擊隊”立即啟動核查行動:專人致電客戶,發現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同步將可疑信息推送至屬地公安機關;銀行端對交易執行臨時凍結,40萬元資金全部留存。
事后,公安機關認定該客戶遭遇典型“冒充客服”詐騙,客戶手機被遠程控制因此無法接聽電話,客戶當場感慨,幸虧有銀行在,“緊急情況,興業銀行比騙子動作更快”,公安機關也對銀行的快速響應給予書面肯定。
4.9萬元差點買“野山參”線下甄別守住八旬老人養老錢
5月28日,81歲的王奶奶 (化名)拿著4.9萬元定期存單走進興業銀行南京苜蓿園支行。
“急用,要提前支取。”面對柜員詢問,老人眼神躲閃。“什么用途?”工作人員詳細詢問。“養生群推薦的野山參,已經參觀過工廠。”“能否提供子女聯系方式,我們核實下?”“子女忙,不方便……”一句“野山參”觸發柜員的警覺:群、保健品、大額取現——典型詐騙模板。興業銀行苜蓿園支行的工作人員一邊穩住老人,一邊悄悄報警。民警趕到后,現場拆穿“養生群”話術,王奶奶當場退群、拉黑對方。“謝謝你們多問一句,我差點把養老錢變成‘人參錢’。”老人紅了眼眶。
模型迭代、流程固化、宣傳下沉把反詐做成“長期主義”
近年來,興業銀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決策部署,以技術迭代提升識別效率,以專業審慎落實人工甄別,以警銀聯動筑牢最后防線,努力讓“早發現、早勸阻、早止損”成為常態。
去年10月,該行“潛在受害人預警識別模型”上線,本地案例數據持續輸入,模型迭代,潛在受害人勸阻工作流程更加規范,依托系統監測,被堵截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數量大幅增加。2025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已累計堵截65起,攔截涉案金額739.8萬元,勸阻效果顯著,其中3人榮獲見義勇為表彰,5人榮獲先進個人稱號,下轄興業銀行南通城中支行、興業銀行泰州海陵支行收到屬地公安機關的表揚信。
該行反欺詐系統自動對預警線索進行分級分類,綜合采取短信提醒、增強驗證、保護性止付、人工外呼等方式對潛在受害人進行勸阻。經系統識別需開展人工外呼的,該行會啟動“總-分-支”聯動機制,第一時間通過行內系統組織專人開展預警勸阻工作,無法聯系或人工研判存在受騙風險的,及時請求公安機關協防。
2025年6月,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集中宣傳月期間,該行邀請南京市反詐中心開展反詐宣傳直播活動,組織內部員工學習電詐典型案例,收看《全民反詐公開課》,為新入行員工上好職業生涯的反詐第一課;全轄營業機構滾動播放《反詐必修課》宣傳片,ATM等設備投放防騙提示,擺放《2025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開展“五進”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90余次,上半年深入社區、企業、學校開展面對面宣講近300場,實現“以案說險、以案釋法”。
“反詐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場馬拉松。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是一項長期工程。”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保持節奏不變、力度不減,繼續把大數據的“快”和銀行人的“暖”擰成一股繩,以數據反哺模型、以經驗優化流程,用專業與責任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欣仁 曹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