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跨境人民幣收支總量五年增長近3倍 30條便利化政策措施即將出臺

當前,全球貿易格局加速重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和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作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的“主渠道”,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持續拓展系統國際覆蓋面和用戶體系,構建起覆蓋全球的清算網絡,境外外資機構參與者數量快速增長,為新時期跨境銀企合作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能。
江蘇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在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支付領域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近年來,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收支總量和占比飛速增長。據悉,2020—2024年,江蘇跨境人民幣收支總量從9470億元增長至2.8萬億元,增長近3倍;跨境結算本幣比重也從17.1%增長至32.6%。
專場活動搭建銀企橋梁
6月19日,“CIPS跨境銀企合作——走進江蘇”專場活動在上海的2025中國國際金融展上拉開帷幕。據悉,此次活動吸引了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江蘇省內27家地方法人銀行,75家重點外貿企業,南非標準銀行、阿布扎比第一銀行等多家外資銀行機構,以及人民銀行江蘇省各市分行等單位的240余人參加。
活動現場,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跨境清算公司和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共同舉辦了“省級信用聯社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應用研究”課題發布儀式。據悉,課題以江蘇省資產規模最大、網點覆蓋最廣、服務客群最多的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為樣本,深入探析農村商業銀行在人民幣跨境清算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積極探索省級農信機構直連渠道的技術方案或可行路徑,同時,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為后續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優化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南京銀行與摩洛哥非洲銀行則在活動現場簽訂了跨境人民幣代理結算服務協議。據悉,今年2月,南京銀行成功獲批CIPS直接參與者資格。本次簽約一是積極響應人民幣國際化國家戰略,突破跨境人民幣在摩洛哥的布局;二是積極踐行人行跨境人民幣一行一國的理念方針;三是拿出了服務江蘇省制造業企業走向摩洛哥的實際行動。
此外,包括江蘇銀行、蘇州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奧地利奧合銀行在內的多家中外銀行機構還在活動現場展開了“跨境人民幣產品大家談”的圓桌討論,并通過主題演講、專題路演在境內外銀行和“走出去”企業之間努力搭建一個深入溝通、交流與合作的橋梁,促進雙方業務對接、商業轉化和產業發展。
多家參會企業表示,通過此次江蘇專場活動,進一步了解把握了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今后在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中將更多使用人民幣,通過各銀行機構的跨境人民幣產品,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更好實現境內外金融服務互通,不斷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助推江蘇金融高水平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策措施推動跨境融合
作為開放型經濟的高地,江蘇省外貿體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在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大力推動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支持政策持續深化,跨境人民幣業務領域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跨境金融服務能級持續提升。據悉,目前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已經成為CIPS直參,此外,江蘇還有55家銀行間參,形成了覆蓋廣泛的跨境支付清算網絡,有力支持了江蘇高水平對外開放。數據顯示,CIPS系統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的“主渠道”。截至2025年5月底,CIPS系統共有直參174家,間參1509家,參與者覆蓋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可通過4900多家法人銀行機構覆蓋全球187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江蘇銀行近年來積極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某知名企業近幾年開啟全球化布局,江蘇銀行針對其實際需求和“出口”“出海”的業務特點,通過跨境人民幣直貸產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授信方案的制定和落地。通過向該企業境外主體投放合計數億元跨境人民幣,不僅成功解決了企業在材料采購上的資金缺口問題,而且有效規避了匯率風險。該企業通過江蘇銀行的跨境人民幣直貸業務,也逐漸熟悉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方式,更加傾向于和外方洽談跨境人民幣結算,進一步助力跨境人民幣國際化。
記者獲悉,為充分發揮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幫助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將出臺《關于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30條便利化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跨境貿易、投資與金融深度融合互促發展。
當前,江蘇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對外貿易和投融資日益緊密,這也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更高層次、更多維度的需求。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周誠君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要求,加強與跨境清算公司的深度合作,支持更多江蘇地方法人銀行以直參身份加入CIPS,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推動構建地方法人銀行與境外銀行的跨境人民幣合作機制,大力提升金融機構跨境人民幣交易銀行業務能力,支持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