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張家港分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踐行金融為民理念 金融服務讓“菜籃子”拎得更穩
清晨的青草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里,滿載生鮮的貨車川流不息,一筐筐鮮嫩的蔬菜還凝著露珠,活魚在池中擺尾濺起水花,商戶們手腳麻利地卸貨碼貨,討價還價聲與掃碼支付的“滴滴”聲交織成市井晨曲。在這片始建于1995年,承載著張家港市70%農副產品供應的“城市菜籃子”里,建行張家港分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的身影格外醒目——煙火升騰的日常圖景背后是他們扎根市場用腳步丈量需求,以初心破解難題,帶著總行“裕農市場”服務品牌基因,服務這片熱土,讓老市場“煥新”數字化,讓“籃子”更智慧,讓小微經營更從容。
小小“菜籃子”拎起大民生
農批農貿市場建設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保產穩供、發展縣域經濟等諸多問題,是促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戶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及保障。近年來,國家對市場規范經營行為、檢疫檢驗、農產品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助力農批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成為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領域。
張家港市青草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國家4A級物流倉儲企業”“全國農產品專業領軍市場”,面臨著不少發展難題。“過去市場管理粗放,支付方式混亂,商戶和顧客都鬧心。”青草巷市場管理負責人坦言。在農批農貿市場領域,傳統金融服務同質、手段單一,且局限于商戶拓展與資金沉淀。因此,傳統金融服務既不能激發市場有效需求,也無法提供精準的金融供給。
黨員沖鋒“走出”智慧化路徑
“邁開大步子,找出好方子。”面對這一難題,建行張家港分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在黨委書記的帶領下,主動扛起責任,深入市場走訪調研,多次拜訪市場方主要負責人,了解市場方對于標準化交易結算、數字化場景建設等方面提檔升級的實際需求;從冷凍品、水產、蔬菜農副產品零售十個交易區,到各類商鋪商位開展實地走訪調研,了解商戶的日常結算、信貸業務等金融需求。
白天,隊員們從飄著魚腥味的水產區到寒氣逼人的冷庫,踩著濕滑的地面,幾百個攤位挨個“打卡”,本子上記滿“癥狀”——“李嬸收現金常收假鈔”“周老板囤貨缺錢急得嘴角起泡”;深夜,辦公室里泡面飄香,隊員們對照著白天記錄,把商戶的牢騷翻譯成金融術語:“標準化結算缺失”“數字化場景薄弱”。“張富清黨員突擊隊”運用總分行裕農市場先進打法,通過多次調研精準分析“裕農市場”上下游產業客戶經營現狀、實際需求及全場景、全客戶、全鏈條業務邏輯,面對市場現存的痛點難點問題、商戶們的迫切需求努力開展工作。
黨旗插到支付變革最前沿
頂著2024年末的寒潮,隊員們清晨就駐守市場,手把手教商戶開通數字錢包、收款碼,讓“指尖支付”取代現金流轉,告別“零錢煩惱”,交易“一鍵直達”。
過去,青草巷的商戶們常為瑣碎的現金結算發愁——零錢難備、賬目易錯,高峰期更是手忙腳亂。“以前收現金要反復核對,現在顧客掃碼支付,錢直接到賬,系統還能自動生成銷售報表!”蔬菜攤主王大姐熟練地展示建行聚合收款碼。她的攤位前,電子秤與支付系統聯動,重量、單價、金額實時顯示,交易全程不過幾秒鐘。市場管理方算了一筆賬:接入建行系統后,結算流程大幅優化,消費者復購率顯著提高。水產批發戶老李最初對新設備抵觸:“我這雙手只會殺魚,哪搞得懂這些?”隊員們連續一周蹲守攤位,用“掃碼3秒到賬”“自動生成銷售臺賬”等實實在在的好處打動了他。如今,老李的檔口支付效率大大提升,還通過系統數據優化了進貨品類,月營收也實現增長。
甘霖精準滴灌小微沃土
干貨商周老板攥著手機在冷庫前踱步——香椿收購價每半小時跳漲一次,賬上資金卻還有缺口。“香椿季不等人,資金不到位,貨就搶不到!”周老板的焦慮道出了小微商戶的普遍困境。
“張富清黨員突擊隊”針對農批行業“短、小、急”的融資需求,穿梭在五個交易大區間為商戶“把脈問診、對癥下藥”,總結歸納裕農貸款產品包,針對不同情況的商戶,以商戶結算流水為基礎,通過納稅數據、房產抵押來增信,滿足商戶的貸款需求,實現商戶主普惠貸款44戶,授信超3500萬元,貸款余額超2800萬元。“叮!”微信提示音劃破焦灼,建行客戶經理小徐發來消息:“周老板,你申請的貸款審批已經通過啦!”眼看著貸款“嗖”地到賬時,周老板笑得露出后槽牙:“這比我家娃搶紅包還快!”更讓商戶們暖心的是突擊隊的迅速響應機制。晚上十點,禽肉批發戶陳師傅因訂單激增急需臨時增信,突擊隊員連夜遠程指導,通過“惠懂你”App半小時內追加放款30萬元。
突擊隊辦公室的燈光常亮至深夜。臺賬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3號攤王姐需升級冷庫設備”“東區老張可對接供應鏈金融”……這些帶著煙火氣的需求,如同春夜喜雨,浸潤著市場里每一個奮斗者的夢想。
“建行黨員真是咱自家人!”陳師傅的感嘆,成為青草巷商戶們的共識。商戶們的笑談里,藏著對這支“金融輕騎兵”最樸素的認可。當第一縷晨光照亮市場門頭,“建行紅”與“蔬果綠”交相輝映,“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在與客戶共贏中創造價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砥礪奮進的奮斗精神。
服務“升級”紅色旗幟飄揚第一線
“以前貸款要跑半個月,現在建行上門3天放款!”糧油商戶陳老板的感慨,折射出突擊隊的服務革新,從產品矩陣精準滴灌,到場景營銷浸潤人心,再到數字觸達零距離,從市場方有提檔升級的融資需求,到入駐商戶流動資金和結算需求,再到上游農戶和終端消費者生產經營和消費信貸需求,“張富清黨員突擊隊”用情用心解民憂。他們將柜臺“搬”進攤位,日均行走2.3萬步,從商戶閑聊中捕捉到10多條產品優化建議、數百條資金融資需要,為商戶精準提供金融服務。
“過去覺得銀行高高在上,可咱建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在攤位前幫我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啊!”商戶孫大爺的肺腑之言,道出突擊隊的為民本色。他們的身影融入市場每個角落:是凌晨的堅守,寒潮期間,隊員連續多日天還沒亮就到崗,為商戶開通數幣賬戶,手凍僵了哈口氣繼續操作;是雨夜的奔赴,商戶收款機器出現異常,2名隊員連夜上門查錯修復,保障次日交易正常運轉;是溫情的傳遞,走訪中為多戶困難商戶送去米面糧油,讓金融暖流直抵人心。
如今走進市場,總能聽見這樣的對話:“小張,我家流水夠了沒?能申請那個‘流水貸’不?”“劉姐,您昨天說的冷鏈貸方案我做好啦!”“張富清黨員突擊隊”隊員或是蜷在角落幫老人調手機,或是踮腳安裝智能POS機,衣襟上沾著菜灰塵、鞋底帶著泥印——這些沾滿煙火氣的“勛章”,正是金融為民最生動的注腳,越來越多的商戶、農戶把建行員工當成“自家人”,當春風掠過港城,帶來的不僅是破土而出的新芽,也是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更是新時代張富清精神在書寫金融為民答卷上的生動體現。
初心書寫“裕農”新篇章
從支付結算的“一根針”穿起產業鏈的“千條線”,從融資無門的焦慮不安到潤澤萬家的普惠生態,建行張家港分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用腳步丈量民情,將紅色基因轉化為服務動能,助力千鋪萬攤找到自己發展的“最優解”,讓“堅守初心、服務為民”的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目前,建行服務已成功覆蓋五個交易大區全部商戶569戶,綜合貢獻度不斷提升。如今的青草巷承載著金融活水滋養的市井溫情,既是智慧便捷的“菜籃子”,更是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示范窗口。當晨光再次灑向市場,掃碼聲、談笑聲、貨運聲依舊喧騰,而建行人的紅色旗幟始終飄揚在服務民生最前沿,書寫著金融為民的赤誠答卷。
建設銀行蘇州分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