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46只基金業績跑贏基準超50個百分點 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共擔愈發明顯
《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發布以來,業績比較基準的地位變得更加突出。記者發現,近三年有46只基金業績跑贏基準50個百分點以上,而本周,市場上又有一批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費率基金發行,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利益共擔體現得愈發明顯。
46只基金業績跑贏基準超50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市場有820只基金近三年的業績跑贏比較基準10個百分點以上(只統計主代碼),其中,有46只基金跑贏比較基準50個百分點以上(見表)。北交所主題相關的基金業績亮眼,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匯添富北交所創新精選兩年定開、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廣發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南方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紛紛跑贏基準60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科技類主題的基金也是近三年跑贏基準的主力軍。比如,招商優勢企業、中歐科創主題、富國新興產業、金鷹科技創新、中信保誠多策略等多只相關主題的基金近三年業績跑贏基準50個百分點以上。“目前,科技成長方向的配置價值主要體現在:一是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是國家政策重點支持方向;二是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大趨勢下,行業景氣度較高;三是海外對技術出口的限制,進一步提高了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的緊迫性;四是科技創新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科技創新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大同證券分析認為,目前基金的整體配置思路為:均衡底倉+杠鈴策略,杠鈴兩端為紅利和科技。具體來看,1、從高股息策略自身吸引力和國家政策支持兩方面看,紅利資產均具有配置價值。一方面,低利率的市場環境或將持續,凸顯了優質高股息資產的稀缺性,紅利板塊具有較高的配置性價比;另一方面,新“國九條”在上市公司常態化分紅機制方面給出了具體指引,或將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到分紅行列中,同時,滬深交易所將多年不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ST等等,都對紅利板塊形成利好支持。2、均衡風格的基金在行業和個股配置上都相對分散,降低了單一行業波動對整體組合的影響,能夠較好兼顧市場的諸多投資機會,從而在不同市場環境中保持相對穩定的表現。當前市場環境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均衡配置能提高抗風險能力。
選擇浮動費率基金仍需謹慎
《行動方案》強化了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建立了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大力推行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模式。5月16日,首批26只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費率產品上報,5月23日迅速獲批。本周,嘉實成長共贏、易方達成長進取、中歐大盤智選等16只產品正式進入發行期,其管理費率將與投資者每筆投資的持有時間、持有回報水平掛鉤,體現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利益共擔。從業績比較基準來看,主要跟蹤滬深300的有8只基金、主要跟蹤中證800的有7只基金、主要跟蹤中證500的有1只基金。
實際上,浮動費率基金一直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有益探索。2023年底,公募降費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陸續落地。為了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當時有20只浮動費率基金陸續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項。這些浮動費率基金的收費模式大致分為三大類,一部分基金的管理費率會根據基金的規模進行調整;另一部分的管理費率與基金的業績表現相關聯;還有一部分基金的管理費率會根據投資者的持有期限來確定。此外,公募2024年年報還出現了唯一一只年度管理費收入為負值的基金——南方瑞合三年定開混合(LOF)。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場自2013年以來成立的浮動費率基金共有59只(不考慮REITs和集合資管計劃轉型而來的公募基金),總規模達714.81億元,涵蓋與持有時間、規模、業績掛鉤等類型,已經成為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重要試驗田。
在投資領域,從來不存在所謂“完美無缺的產品”,只有“契合自身需求的選擇”。雖然浮動費率產品體現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利益共擔,但投資者也不能盲目跟投。銀華基金表示,選擇浮動費率基金產品,要做到以下三點:1、關注合同細節。浮動費率產品的規則有別于常規理解的傳統基金產品,因此,在購買前一定要仔細了解產品的規則。而這些規則都會寫在基金合同里,可以重點關注業績比較基準設定、費率調整規則、投資者盈虧情況披露等信息。2、理性評估風險。浮動費率基金雖然強化了投資者和管理人的利益一致性,但并不意味著沒有任何風險。進行投資的時候還是需要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去做選擇。3、綜合評判實力。浮動費率基金作為創新型產品,讓投資者享受更多的收益和服務的同時,也引導大家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但是,浮動費率基金只是收費方式的調整,并不是判斷基金好壞的指標。在投資的時候還是要綜合考量產品和管理人的“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才能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記者 王金萍
近三年46只業績跑贏基準超50個百分點的基金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