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2024年守合規,拓普惠,謀低碳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面對建設金融強國的時代命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發布了《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暨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多年來,在“建設世界一流、負責任的壽險公司”戰略目標指導下,中國人壽構建形成了涵蓋國家、社會、行業、客戶、企業、員工及環境七大利益相關方的ESG戰略模型。
合規筑基,搭建“制度剛性+文化浸潤”治理生態
此前,監管曾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辦法》,明確將監管合規風險納入操作風險,首次對大型機構提出“運營韌性”原則性要求,首次提出保險機構應建立操作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強調構建綜合化管理體系。在監管政策持續驅動加碼下,中國人壽主動順應形勢,在合規管理層面持續升級,以數字化風控建設為重點,推動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風險早期糾正機制,構建了由高級管理層組織實施、風險管理職能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主責、三道防線密切配合的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中國人壽的管治體系建設以嚴守合規底線為本,又不局限于合規風險防范,中國人壽的治理模式證明,未來,以“制度+科技+文化”為核心的風險治理模式,將成為保險業穿越周期的關鍵競爭力。
普惠為本,全面踐行“金融報國、保險為民”初心使命
作為壽險行業“頭雁”,中國人壽始終聚焦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全面踐行“金融報國、保險為民”的初心使命。《報告》顯示,中國人壽從多元普惠保險出發,通過責任投資、科技賦能、人才培育、責任擔當等維度履行社會責任。中國人壽通過推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女性及計生家庭保險、學生群體保險、小微企業保險等多樣化的普惠保險產品,將服務范圍向農民、城鎮低收入群體、小微企業等弱勢群體持續拓展;借助網點服務,積極向西藏、青海等“老少邊窮”地區提供保險服務。
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普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長期健康的資金流支持,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其長期穩定的投資屬性與綠色、養老、新基建、新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天然契合。中國人壽制定了《2025-2027年度資產戰略配置規劃》,重點關注責任投資工作,并將ESG因素整合到投資全流程。《報告》顯示,2024年,該公司在普惠金融、鄉村振興、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領域合計投資3945億元。
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中國人壽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以助力鄉村振興為例,《報告》顯示,該公司2024年在鄉村振興領域投資總額約1037億元,投入消費幫扶資金3100萬元、派駐幫扶干部1027人等。在聚焦社會公益方面,中國人壽通過組織社區關懷、志愿者服務、應急救援等活動彰顯社會價值,《報告》顯示,該公司2024年向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捐贈2100萬元,組織開展志愿服務600余次。
生態引領,探索保險業服務“雙碳”目標綠色金融發展路徑
《報告》提到,中國人壽圍繞治理、戰略、管理、指標和目標五個維度,從產品端、運營端和投資端協調發力,切實履行氣候承諾。在產品端,主動構建多元化產品體系,強化普惠產品供給能力,通過公益廣告等渠道,推動形成低碳環保意識。在運營端,不斷提升科技數字服務的質量與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與排放,優化運營流程。在投資端,將ESG要素全面融入投資管理體系,不斷拓寬綠色投資項目的范疇。
在綠色投資領域,將綠色標準和ESG投資理念納入現有投資流程、資產戰略配置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中,并將其作為投資決策重要考慮因素。此外,中國人壽積極推動綠色投資與交通、鄉村產業、一帶一路建設相融合。(周潔)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