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金融機構密集發布增持公告 傳遞對A股市場的堅定信心
受外部因素擾動,本周初,A股市場震蕩明顯,金融板塊未能幸免。Wind數據顯示,金融指數(399240)周一大跌10.36%,銀行指數(886052)當日跌幅也有4.62%。截至4月11日收盤,兩大指數的本周跌幅仍分別為6.35%和3%。可喜的是,《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包括銀行、基金、證券、保險等行業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本周密集發布股份增持、回購或自購公告,用真金白銀的投入向大眾傳遞出對市場的信心和對自身價值的底氣。
商業銀行發布增持公告
4月9日,江蘇銀行發布“關于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自愿增持本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表示基于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未來戰略規劃及發展前景的信心,相信公司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部分董事、監事及全行中層以上干部計劃自2025年4月10日起6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以自有資金共計不少于2000萬元自愿增持公司A股股份。
同日發布增持公告的還有華夏銀行,該行表示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部分總行部門、分行、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及業務骨干計劃自2025年4月11日起6個月內以不低于3000萬元自愿增持公司股份。
浙商銀行前一日發布的公告也表示,該行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總行部門、分行、子公司主要負責人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股份不少于2000萬元。
此外,郵儲銀行、光大銀行和成都銀行均在4月8日發布了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增持公告。
郵儲銀行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8日通過上交所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郵儲銀行1991.02萬股,占郵儲銀行已發行普通股總股份的0.02%。公告還表示,后續擬通過上交所系統以集中競價等合法合規方式繼續增持。
光大銀行則在公告中表示,為了“傳遞對本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支持本行高質量發展”,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通過上交所系統以集中競價等合法合規方式增持不超過2%的股份。
成都銀行的實際控制人成都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稱,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通過實際控制的兩家企業(成都產業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增持成都銀行合計不超過79588706股,占成都銀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超過1.878%;合計不低于39794353股,占成都銀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低于0.939%。
公募基金發布自購公告
4月9日,興證全球基金發布“關于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的公告”,表示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以及公司主動投資能力的信心,自2025年4月8日起陸續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自購金額合計將不少于6000萬元,公司同時承諾對自購產品的持有期限將不低于一年。
發布自購公告的公募基金公司還有博時基金、招商基金、鵬揚基金和中信建投基金。其中,鵬揚基金繼4月8日發布“關于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權益基金的公告”后,4月10日再次以公告形式披露了自購旗下基金的詳細情況。公告顯示,公司此前承諾的3000萬元自購額度已分兩次全部執行完畢,申購產品包括鵬揚成長領航A、鵬揚數字經濟先鋒A和鵬揚產業智選一年持有期A。
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和中信建投基金的承諾自購金額分別為6500萬元、5000萬元和2000萬元。
券商、險資發布回購計劃
財通證券和中泰證券4月9日晚間均發布了“關于董事長提議回購公司A股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董事長提議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股份,回購股份將用于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其中,財通證券擬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為1.5億元—3億元,中泰證券為3億元—5億元。此前,東方證券、國金證券、國泰海通證券也以公告形式發布了回購計劃,回購資金額預計分別為2.5億元—5億元、5000萬元—1億元和10億元—20億元。
中國太保則在“關于籌劃回購公司A股股份等相關事項的自愿性公告”中披露已于4月7日增持寬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產品,并經公司董事長提議,籌劃擬以公司自有資金回購公司部分普通股(A股)股票。
理財公司披露投資安排
4月8日,蘇銀理財率先在官方公眾號發文稱已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后續將充分發揮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作用,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理財力量。
4月10日,浦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和徽銀理財也陸續發文表示已經或者即將對相關指數基金進行增持。其中,浦銀理財表示,將根據市場研判和產品投資策略,通過直接或間接投資方式持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包括寬基指數、行業指數,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相關領域。中銀理財則表示會積極尋找機會進行權益資產配置,重點投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和內需板塊。
“增持回購大增,一方面表達了相關主體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決心,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中國上市公司堅實穩健的財務實力。”方正證券分析師燕翔預計未來上市公司增持回購的積極性將繼續提升。在分析高額關稅給金融系統帶來的影響時,中金公司研究員林英奇指出,雖然可能會對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產生一定擾動,但中國銀行業擁有更低的估值、更穩健的基本面和更高的潛在回報。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也認為,“對等關稅”背景下銀行股紅利屬性凸顯,建議沿兩條投資主線布局:一是高股息的大型銀行;二是擁有區位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