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數字引擎 加大場景創新 蘇州工行打造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新篇章
自2019年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蘇州工行主動融入數字時代新賽場,如同蘇繡珍品“雙面繡”一般,一面聚焦于新興領域銳意開拓,一面專注于傳統疆域深耕細作,凝心聚力,共繪數字人民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新夢想 開啟征程萬里
蘇州工行以總行高質量推進試點工作的總體目標為引領,在試點之初即成立數字人民幣團隊,探索并形成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為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高效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2024年末,該行累計開立個人錢包880萬個,對公錢包28.9萬個,交易金額1.38萬億元。在蘇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掛牌工行系統內首個數字人民幣實驗室、首家數字人民幣特色支行。
新布局 構建全景生態
秉承“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核心理念,蘇州工行通過與政府部門、各類企業、同業伙伴及研發機構的緊密合作,充分發揮資源互補優勢,共建數字人民幣全景生態。試點以來已與20余個政府部門開展數字人民幣合作,搭建各類場景1000余個。
與中國移動、江蘇金服、楚天龍等數字人民幣生態圈企業開展技術合作,落地SIM卡硬錢包、東航SuzhouPass聯名卡、數字人民幣智能機產品等多個全國首創場景。
新場景 打造工行樣板
蘇州工行不斷拓展數字人民幣推廣應用范圍,累計落地19大類,30萬個數字人民幣場景,重點場景4000余個,首創場景30余個,覆蓋財政、住建、民生、醫療、教育、交通等10余個領域,形成“數字人民幣+”金融新模式。
在財政領域,完成蘇州市級和多個縣級財政系統改造,數字人民幣財政支付累計250億元。在住建領域,實現公積金直連系統數字人民幣歸集、提取、放款等業務的全覆蓋,累計發放公積金貸款2000筆,超40億元,歸集、提取金額70億元。在民生領域,實現水、電、燃氣、通訊等民生繳費領域應用場景全覆蓋,累計繳費2億元。
新定位 助力金融強國
蘇州工行高標定位,依托總行國際化經營優勢,穩步推進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VP(最小可用產品)試點工作,將數字人民幣發展作為助力金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在“無損、合規、互通”原則下,已有10家企業通過貨幣橋完成香港、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跨境交易結算,累計完成交易13筆、交易金額336萬元。在有效解決企業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和透明度低”難題同時,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貿易場景創新應用。
新技術 驅動創新加速
充分利用智能合約、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數字人民幣持續發展。搭建全國首個“定向安置房票系統”,累計完成100余筆3800萬元數字人民幣交易。聯合蘇州移動研發工移數字人民幣金融惠民卡硬錢包產品,共計發放SIM卡硬錢包10000張。創新運用“代發工資專屬限額”個人錢包管理產品,為1300家企事業單位累計發放數幣工資270萬筆,金額超230億元。落地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數字人民幣三資監管平臺,已覆蓋相城區11個鄉鎮/街道,398個集體組織,94個村/社區,共落實收繳費用2000余筆,金額2.26億元。
新應用 提升支付便利
充分挖掘用戶使用需求,創新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支付功能加載于移動SIM卡、校園卡、門禁卡等各類IC卡中,實現一卡多用,為用戶提供普惠適用、便捷高效、智能多樣的支付體驗。在交通領域,實現軌交、公交無網無電支付;在消費領域,實現POS機、無人售貨機等小額支付場景應用;在校園領域,與校園一卡通結合搭建校園支付場景;在產業園領域,將門禁卡與數幣硬錢包結合,落地黃橋未來工場特色園區支付場景。在蘇州城市航站樓、涉外酒店等境外來蘇人員較為集中地區布設5臺硬錢包版外幣兌換機,滿足境外客戶在蘇的日常支付需求。
新方式 滿足多元需求
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消費場景,實現線下主掃、被掃、熄屏NFC、碰一碰、無網無電等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滿足境內外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借助成熟的支付技術和數幣紅包發放經驗,蘇州工行積極參與各級政府部門組織的促消費活動,試點以來累計發放政府紅包、消費券50余批次,金額超2億元,精心組織各類消費活動500余場,累計投入費用2500萬元,參與活動人數120萬人。直接帶動當地數幣消費超1億元,間接撬動消費近5億元。
歷經五年風雨兼程,蘇州工行在數字人民幣的探索之路上,一直以堅定的步伐不斷前行。展望未來,蘇州工行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思維,推動數字人民幣在更廣闊的領域綻放光彩,為構建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生態貢獻力量,共創數字金融美好未來。
中國工商銀行蘇州分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