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壽江蘇分公司提醒您:“代理退保”花樣多,陷阱多多需留意
近年來,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保險產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或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信任,通過“免費升級”“老客戶福利”等手段進行誤導銷售,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值此“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之際,平安人壽江蘇分公司在此提醒大家在購買保險產品時防范此類風險。
張女士是一位注重家庭保障的消費者,在多家保險公司購買了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2024年,她認識了一位自稱專業保險經紀人的李某。李某主動提出免費幫助張女士分析家庭保單,優化保險配置,并提供一些“專業建議”,盤活保險資金。在李某的誘導下,張女士提供了自己所購買的所有保單信息。經過李某一番所謂“專業分析”后,李某告知張女士,其購買的保單“不劃算”,建議進行“保單升級”。李某承諾,升級不需另外出錢,就能將現有保單升級成收益更高的產品。然而,為了實現“免費升級”,張女士需先將原有保單退保,以便將資金轉移到升級的保險產品中。
面對李某的“專業建議”,張女士心存疑慮,咨詢李某退保的風險,但李某言辭閃爍,不做回應。隨后,張女士至保險公司柜面咨詢,客服人員明確告知,李某并非該公司員工,公司也沒有所謂的產品升級服務。退保將會給張女士帶來財產損失和保障中斷等風險,而李某微信中提到的“升級產品”是另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通過官網查詢發現,該產品的保障詳情與李某所述的“高收益、高保障”嚴重不符。張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差點落入騙局。
這一案例反映了部分不法分子或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不熟悉,通過“專業分析”“免費升級”等虛假宣傳進行誤導銷售。為了幫助消費者防范類似風險,平安人壽江蘇分公司特此提示以下幾點:首先,消費者在面對自稱“保險專業人士”的宣傳時,應保持警惕,務必核實其身份和資質。可以通過正規途徑查詢銷售人員的從業資格,確保其為合法從業人員。其次,在進行保單調整時,消費者應要求對方詳細解釋調整方案,并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切勿因追求“更高收益”或“更短保險期間”而忽視潛在風險。最后,如果對保險產品或銷售人員的宣傳存在疑問,消費者應保持警惕,切勿輕信。應通過正規途徑了解保險產品的相關信息和差異,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遭受損失。(田健)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