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南京分行是這樣“點綠成金”的
南京市江寧區曾經的廢棄礦坑,如今已建造成色彩斑斕、游人如織的江蘇園博園,實現了從荒蕪之地向城市“綠肺”的完美轉變;
作為江北地區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示范區第二水源地的三岔水庫,通過全域供水系統的資源整合和配套設施建設,已能充分滿足和保障當地群眾的應急飲用水安全;
江南環保創新發展綠色化肥產業鏈,開發的氨法碳捕集聯產氮肥綠色產業鏈技術,相比傳統的鈣法脫硫技術,無廢水、脫硫石膏、二氧化碳等二次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放眼南京地區城市重大項目或環保企業,背后不乏工商銀行南京分行(下稱“南京工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南京工行綠色貸款余額1290.45億元,較年初增加297億元,增幅30%,其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847.71億元、生態環境產業252.64億元、節能環保產業93.19億元、清潔能源產業57.22億元、清潔生產產業28.73億元、綠色服務貸款余額10.96億元。從同業排名來看,南京工行的綠色貸款總量和綠色貸款增量均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發現,南京工行在綠色金融領域取得的出色成績應歸功于較好地做到了將政策機制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將政銀合作與產品創新相結合,將動態管理與交流學習相結合。
政策機制與發展實際相結合
南京在綠色環保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23年,南京市發布《ESG可持續投資研究報告》,成為全球第三、中國首個發布ESG報告的城市,ESG可持續投資理念也被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6月,《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發布更是直接為實現低碳目標明確了 “路線圖”和“時間表”。
南京工行基于總行關于綠色金融的高端設計,將總行出臺的《關于加強綠色金融建設的意見》、境內法人客戶綠色信貸分類標準及管理辦法、《關于加強綠色產業金融服務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指導意見與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適配性。
鋼鐵工業是碳排放大戶,在“雙碳”目標背景下轉型迫在眉睫。江蘇省某特大型民營鋼鐵企業,近年來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驅動,實施“鋼鐵+新產業”雙主業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新能源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但受限于利潤下行,缺乏足夠的現金流支撐綠色低碳改造。南京工行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在開展深度調研后,為其成功發放“雙碳”科技成果項目流動資金貸款4000萬元,最大限度滿足了客戶的資金需求,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除銀行貸款外,南京工行還利用在債券承銷領域的豐富經驗積極參與綠色債券市場建設,為企業提供高效的直接融資渠道。2024年上半年承銷發行了四行首單綠色中期票據,該筆5億元綠色債券為企業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8.37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94噸,減少PM排放261.45噸,節約燃燒標準煤310.11噸,取得了良好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政銀合作與產品創新相結合
據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數據,南京ESG資源環境居全國前三,57%的本地上市企業ESG評級處于AA-BBB級。《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ESG表現研究報告》也顯示,南京在環境優勢、社會優勢和治理優勢等三項維度均排名前列。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南京市自獲批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由上而下大力推動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記者采訪獲悉,南京工行作為銀行中的“排頭兵”,在深刻理解南京市堅定走綠色發展路線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稟賦優勢,將政銀合作與產品創新有機結合,運作落地了很多重大城市項目,支持幫扶當地龍頭企業發展。在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方面,先后運作了江北新區地下空間、浦口科學城、秦淮區三十四標等一批環境提升及城市有機更新重大項目;在支持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方面,落地了南沿江城際鐵路、寧長高速、地鐵1號線、3號線等一批重點項目;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方面,重點支持了國電投、省國信、大吉環保等龍頭企業加速發展;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運作了橋北河道及防澇改造、江北新區污水處理配套等項目,并積極推動鋼鐵、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環保改造;在支持“綠水青山”建設方面,運作了南京國家農創園、無想山生態農業、牛首山、園博園、歸來谷旅游度假區等重點鄉村項目。
“未來我們會在優化貸款結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上繼續狠下功夫。”南京工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雙碳”目標驅動下,綠色金融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同行普遍把綠色發展融入經營管理與戰略決策的背景下,工行也只有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才能滿足市場主體日益增長的綠色金融需求,在總量、增量、質量上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動態管理與交流學習相結合
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和綠色分類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根基。記者采訪獲悉,南京工行在綠色分類動態管理和風險監測上制定了詳細的管理辦法和有效的管控措施。
“我們會定期組織管戶人員學習、掌握總行《投融資綠色指南(試行)》以及省行 《江蘇分行綠色金融工作實用手冊》相關內容,熟知人行《綠色貸款統計分類字典表》各標識涵義,正確理解綠色金融各標識的統計口徑與管理要求,精準把握統計標識應用場景。”上述業務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綠色貸款做真做實,行內針對投融資業務綠色程度和面臨的ESG風險程度,持續實施綠色分類動態管理,將企業技術、環保、能耗等指標嵌入重點行業客戶及項目的選擇標準。同時建立了綠色貸款數據定期監測檢查機制,重點關注政府環境信用評級較低企業在行內的分類情況,對于政府環境信用評級為黑色、紅色、黃色的企業,結合綠色分類管理辦法,采取相應融資風險管控措施;對不符合或違反產業政策、環保標準、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生態保護等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標準的項目或企業,一概否決。
南京工行相關業務部門表示,綠色融資業務的判定及節能減排數據統計等工作專業性很強,他們將積極參與相關部門組織的研討座談、專題培訓,不斷加強同業交流,進一步提升服務綠色金融的綜合能力。
今年4月,由工商銀行冠名的大型紀錄片《行進中的美麗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不久前,工商銀行又正式發布了“工銀綠色銀行+”的綠色金融品牌。這都充分展現出工商銀行為綠色發展提供專業、全面、前瞻金融支持的決心和努力。
南京工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未來將通過優化綠色貸款投向布局、豐富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監測體系和健全綠色金融管理體系等強化綠色金融戰略導向,加大綠色金融貸款投放力度,精準支持相關產業發展,不斷書寫金融助力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