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融監管局凝聚金融合力保障秋糧豐收
金秋時節好“豐”景,搶抓秋收正當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緊抓秋季關鍵農時節點,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提前謀劃部署,加強信貸支持,完善保險保障,全力做好秋收秋種金融支持,助力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一、加強資金保障,助力糧食增產。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主動作為,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確保秋糧顆粒歸倉。一是提前謀劃,保障資金需求。銀行機構按照早調查、早安排、早發放的原則,積極做好信貸支持。農發行江蘇省分行主動研判秋糧收購市場形勢,充分發揮糧食收儲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提前安排180億元信貸規模,全力保障全省秋收資金供應。二是加強聯動,積極走訪對接。銀行機構主動加強與糧食物資儲備局、中儲糧、財政局等部門溝通,參與政銀企對接活動,積極走訪涉糧企業和種糧大戶,為涉農客戶提供金融政策解讀和服務支持。徐州金融監管分局借力金融副鎮長,推動銀行機構提前對接當地糧管所、村委,摸排秋收資金需求,按需提供信貸支持。三是加強創新,定制金融產品。江蘇省聯社與省農墾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出“農墾興農貸”,為江蘇農墾下屬農場、子公司以及與江蘇農墾開展合作的省內廣大農戶、家庭農場等提供優惠的信貸產品。南京銀行推出“糧采貸”倉單質押業務,緩解糧食企業在收購、儲存等環節的資金壓力,支持糧食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截至10月末,全省糧食重點領域貸款4038.8億元,其中農田基本建設貸款780億元。
二、突出提質增效,助力惠民利民。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圍繞秋收秋種重要環節,積極跟進金融服務,持續提升服務質效。一是優化流程,提高融資效率。揚州金融監管分局指導金融機構批量獲取糧食產業鏈客群清單,提前對有資金需求的“三農”群體建檔評級。江蘇銀行結合物聯網技術,推出全流程線上化的糧食場景物聯網動產融資產品,實時獲取糧食質押信息,提供靈活多樣的貸款方案。二是減費讓利,降低農戶成本。常州金融監管分局指導轄內銀行機構參考LPR變動,結合涉農借記卡支付結算手續費減免等措施,對涉農主體給予優惠利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農戶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比年初下降37個基點。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在秋收期間對約500戶種糧大戶和涉農企業實行優惠利率,支持秋收秋種貸款29.3億元,減輕了農戶和涉農企業負擔。三是開辟綠色通道,提供服務便利。江蘇省聯社指導各農商行針對秋收生產農戶資金需求急、用信頻、期限短的特點,積極開通秋收貸款綠色通道,適當簡化信貸服務流程,限時辦結。同時,針對農忙時節農戶早出晚歸的情況,相關農商行營業網點適當延長營業時間,引導農戶使用手機銀行、小程序等線上工具,提高金融服務便利度。
三、農險保駕護航,助力化險增收。指導轄內保險機構不斷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護航糧食安全。一是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實施范圍。聯合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制定《關于印發江蘇省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擴大至全省。2024年,我省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玉米種植收入保險共承保3500萬畝,較2023年增加455萬畝。二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指導保險機構創新保險產品,織牢織密農業保險風險保障網。人保財險江蘇分公司大力推廣秋熟作物節氣氣象指數保險,為超800萬畝秋熟作物提供風險保障27億元,保障水稻、玉米等秋熟作物生長、收獲過程中高溫、降雨等風險。紫金財險通過水稻綜合氣象指數保險、玉米收獲期降水指數保險、水稻收獲期降水指數保險、水稻品質保險、水稻病蟲害補償保險等險種,累計為8.6萬戶農戶種植的154.3萬畝水稻、玉米提供風險保障5.6億元。三是增強農業保險風險保障能力。截至10月末,我省水稻、玉米、大豆秋熟作物相關農業保險已支付和未決賠款共計12.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8.58%。鎮江金融監管分局指導保險機構開辟綠色理賠通道,成立20個查勘小組,確保秋糧穩產保供領域“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合理預賠”。南通金融監管分局引導轄內保險機構開展農險高溫災害賠付,一周內快速賠付2620萬元,結案率100%。(通訊員:杜勁)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