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市場回暖 哪家基金公司主被動權益看點多?
9月下旬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陸續落地,推動A股走出了一波超預期的反轉行情,而受此提振,市場風險偏好與流動性的攀升,讓權益類基金的盈利效應也顯著增強。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場的整體規模實現了穩健增長,總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內第五次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同比增長13354億元。
具體來看,主動權益類基金以3.78萬億元的季末規模,迎來了過去近兩年來的首次季度規模反彈,而包含場內外基金在內,所有股票型被動指數則在過去的一個季度內,環比實現了從2.39萬億元到3.47萬億元的飛躍。
權益基金發行回暖,離不開基金業績表現向好。Wind數據顯示,在有業績記錄的超11000只權益類基金中(不同份額分別計算),超9500只基金在9月30日時點,實現了年內正收益,占比在7成以上。回報率達到20%以上的基金共有2668只,占比接近1/4。
從凈利潤的視角來看,三季度中國內地公募基金則為基民盈利共計1.12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貢獻8873億元,占比超八成。
下一階段,“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已然成為資本市場的政策主線。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優化權益類基金產品注冊、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大力推動寬基ETF等指數化產品創新……在權益基金的更廣闊的發展舞臺中,又有哪些機構與產品值得關注?
主動權益基金“收復失地”
新一輪震蕩復蘇行情下,A股在九月末的放量上行,讓一批主動權益基金在三季度明顯收復了業績失地。
Wind數據顯示,從9月24日至10月30日一月有余的時間內,全市場近8000只主動權益型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平均增長了19.3%,其中97%均取得了正收益。基金的超額能力也有所回升,平均跑贏業績比較基準達到了近4%。
業績的回溫,也讓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在自2023年的持續逐季下行后,首次出現了回調。截至三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的總規模實現3.78萬億元,環比上季度增長2444.21億元;占公募基金的市場規模比例為12.28%,較上季度微增0.77%。
市場中主動權益的新發數量同樣取得了平穩增長,較上季度增加38只。
明星基金經理的代表產品無疑最為“漲粉”。數據顯示,知名百億基金經理的規模收復絕對值最為顯著——在三季度規模增長前10名的主動權益基金中,張坤、葛蘭、謝治宇等旗下的大規模產品均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民向權益市場的回歸浪潮之中,以分紅高、盈利穩定為顯著特征的紅利類產品,在三季度依然頗受歡迎,其中易方達港股通紅利A和前期表現尤為突出的工銀紅利優享A兩只基金,位列三季度份額增長前10的基金名單之中。
業內觀點指出,隨著市場流動性的進一步釋放,主動型基金經理往往更有望“大展拳腳”,在市場中充分“試金”其投資策略、驗證專業管理能力。不過對于想要投資主動權益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在關注三季報的同時,仍應著眼于產品的長線業績和基金管理人的綜合水平。
中長期維度上,哪些主動權益基金有著較為亮眼的業績兌現?中國銀河證券基金評價中心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工銀戰略轉型主題股票A近五年以167.25%的總增長率在全部標準股票型基金(A類)中居首(1/188)。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三季度報告規模超29.63億元,由杜洋管理。
除此之外,工銀瑞信旗下還有多只產品也在過去的數年間保持了良好的業績記錄。根據產品定期報告及晨星中國基金排行榜顯示,截至3季度末,工銀創新動力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業績回報分別達11.57%、28.08%、100.68%,近五年業績位居大盤價值股票型基金同類5/72;工銀物流產業股票A近一年、近五年業績回報分別達26.41%、168.95%,近一年、近五年業績分別位居大盤成長股票型基金同類1/569、2/263。
此外,如若用區間凈值超越業績基準年化收益率這一指標觀察基金的長線收益挖掘能力,過去五年來,工銀物流產業、工銀戰略轉型主題包攬了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前兩名,分別跑出了21.33%和19.92%的超額。
作為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銀行系公募管理人,工銀瑞信基金展現出了穿越牛熊、跨越周期的投資管理能力。根據海通證券2024年第三季度的最新排名,工銀瑞信基金近7年、近5年的絕對收益與超額收益,在權益類大型公司業績排行中均位列第一(1/13),這兩項指標近2年的表現也非常突出,排名位列三甲,分別為3/13和2/13。
權益指數引領被動投資新時代
三季度權益基金的另一大特征,還在于被動投資的大放異彩。近年來,憑借低廉的費用成本、投資的廣泛分散性、操作的高度透明以及交易的快速便捷,被動指數型基金迅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而9月26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到,要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等。正是在月內,ETF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截至國慶節前收盤,全市場ETF規模達到3.17萬億元,較9月初增加4559億元。
具體到權益類指數,Wind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市場2582只股票型被動指數基金平均漲幅實現11.53%,增長率在20%以上的則有794只。基金的整體規模則從年中的2.39萬億元,環比增長至3.47萬億元。其中,百億規模的產品自27只增至35只,千億規模產品則從4只增至6只。
分投資類型來看,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寬基指數產品,在A股市場的全面上攻期尤其受到投資者青睞。9月政治局會議以來,寬基指數迎來快速反彈,在9月30日當日滬指重返3300點,規模居首的滬深300ETF成交額更是突破250億元,創成立以來新高。
反彈行情的崛起,也讓市場在三季度的整體風格實現了從大盤價值向大盤成長的轉變。在A股核心寬基指數中,創業板指在三季度領漲,區間漲幅高達33.43%。北證50、科創50緊隨其后,區間內分別上行了24.24%和22.51%。滬深300和上證指數的漲幅也分別達到了16.07%和12.44%。
在主題和行業方面,哪些板塊斬獲了高收益?據觀察,作為9月下旬新一輪市場反彈的急先鋒,一批跟蹤非銀金融、綜合金融、房地產行業的指數基金在三季度領漲。電子半導體板塊在季末的發力,也讓云集“專精特新”龍頭企業的北證50指數分到了一杯羹,工銀北證50指數表現亮眼,晨星中國開放式及ETF基金業績排行榜中顯示,至3季度末,其近一年業績位居同類5/217。
在長線維度上,工銀中證傳媒指數近2年和近3年分別以43.3%和12.11%的收益率,均位居同期同類產品第1名。
眼下,業內人士認為,受益于“長錢長投”“耐心資本”等政策加碼,險資、銀行理財等中長期資金流向權益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指數基金或為低位投資的優質選擇。
展望后市,工銀瑞信基金分析認為,隨著我國加快科技強國建設和技術創新,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將有豐富的投資機會。比如,人工智能、半導體產業、智能汽車、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新能源、生物制造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應用不斷加快,未來這些領域有望涌現出一批極具市場競爭力的優質企業。
三季度末以來,一系列場內外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認購熱潮,或證明了這一點。雖為寬基指數,但編制的創新性與行業分散性特征,讓A500顯著懷有更豐富的“新質生產力”基因,也成為近日來資金布局的首選。9月20日以來,我國首批10只中證A500ETF正式成立,并火速頂格募集至200億元規模上限。此后10月25日和11月5日,跟蹤該指數的場外基金和第二批ETF基金亦相繼發行,頭部大廠也紛紛加入,其中,包括易方達、嘉實、工銀瑞信等在內的6家基金公司正式集齊了包括A50、A100、A500在內的“中證A系列”ETF三劍客,后續或將在行業競爭中顯現身位優勢。
數據說明:
1. 工銀戰略轉型主題股票A成立于2015年2月16日。宋炳珅自基金成立之日起至2017年12月22日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杜洋自2015年2月16日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3年各年度、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54.05%、107.00%、27.46%、-3.50%、-16.74%、167.2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7.71%、21.39%、0.61%、12.34%、-16.65%、-7.41%。2019-2023年度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年報,過去一年、三年、五年數據截至2024年9月30日。排名數據來自中國銀河證券基金評價中心(2024-09-30),同類別分類為全部標準股票型基金(A類)。
2. 工銀創新動力股票成立于2014年12月11日。楊鑫鑫自2019年2月28日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3年各年度、過去一年、過去三年、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為33.89%、28.93%、17.93%、-2.79%、6.81%、11.57%、28.08%、100.68%,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7.71%、21.39%、0.61%、-16.65%、-7.41%、6.95%、-11.63%、12.34%。數據來源于基金定期報告,2019-2023年度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年報,過去一年、三年、五年數據截至2024年9月30日。排名數據來源:晨星中國基金排行榜(2024-09-30),同類基金指大盤價值股票。
3. 工銀物流產業股票A成立于2016年3月1日,張宇帆自基金成立日起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尤宏業自2024年7月8日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3年各年度、過去一年、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50.09%、76.37%、37.88%、-24.68%、-4.06%、26.41%、168.9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8.5%、7.05%、1.95%、-6.57%、-15.82%、11.8%、2.65%。數據來源于基金定期報告。排名數據來源:晨星中國基金排行榜(2024-09-30),同類基金指大盤成長股票。海通證券,同類別分類為:普通股票型基金。
4. 工銀北證50成分指數A、工銀中證傳媒指數排名數據來源:晨星中國開放式及ETF基金業績排行榜(2024-09-30)。
5. 絕對收益與超額收益排名來源于海通證券,數據截至 2024年9月30日。工銀瑞信絕對收益位列大型權益類公司近七年(2017.10.09-2024.09.30)、近五年(2019.10.1-2024.9.30)行業1/13,近兩年(2022.10.10-2024.09.30)位列3/13。工銀瑞信超額收益位列大型權益類公司近七年(2017.10.09-2024.09.30)、近五年(2019.10.1-2024.9.30)行業1/13,近兩年(2022.10.10-2024.09.30)位列2/13。工銀瑞信權益類大型公司評分近五年(2019.10.08-2024.09.30)位列1/13。
風險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工銀戰略轉型主題股票、工銀創新動力股票、工銀物流產業股票為股票型基金,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工銀北證50成分指數A、工銀中證傳媒指數為股票型基金,風險與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本基金為指數型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復制法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以及標的指數所代表的股票市場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