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尹浩:如何投資“中國未來之板”
中國創業板市場迎來開市十五周年紀念日。自2009年首批28家企業上市以來,創業板以創新驅動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極具活力的市場之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358家,總市值超過12萬億元,被譽為“中國未來之板”。
十五載波瀾壯闊,創業板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成就,還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已成為中國新經濟、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聚集地,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科技成長先鋒;同時創業板的發展也促進了創投機構的快速成長,實現了創新與資本的正向循環。
作為市場上重要的成長風格主流寬基指數,創業板具有高彈性的特征,前期在市場風險偏好極端變化時,創業板指大幅上行,而后隨著市場情緒回落而出現明顯的回落,當前進入了震蕩行情。我認為,創業板指的位置已處于相對合理的區間,盡管市場短期內可能面臨波折,但創業板的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較低位置,而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不斷落實和國家對科技創新產業的支持,未來創業板業績有望不斷改善,中長期看,創業板有可能出現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
與滬深300、中證500等主要寬基指數相比,從基本面看,創業板的定位是服務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以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要特征,具有典型的科技成長特征。而滬深300聚焦A股核心資產,具有典型的大盤藍籌特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A股市場的整體走勢,中證500是A股中小盤的代表性指數,整體市值相對滬深300偏小。
從估值面看,WIND數據顯示,創業板指的TTM市盈率目前為33.2倍,滬深300、中證500的市盈率分別為13倍、25倍,創業板的估值水平相對偏高,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創業板的科技成長屬性,但相比其本身的歷史估值,當前創業板指仍處于中長期底部。
從政策面看,在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國家對科技創新產業的支持更為有力,同時在能源革命、AI技術進步帶來的新一輪科技周期下,未來創業板的成長空間可期。
指數化工具天然具有風險分散的特征,是普通投資者較好的參與股市投資的工具,對于新手投資者,我建議更多地關注其中長期投資機會。對ETF這種工具型產品來說,投資者需關注指數的編制邏輯、風險集中度、行業分布、業績特征等內容,選擇符合自己市場觀點和投資風格的產品。
創業板相關的ETF包括創業板ETF、創業板50ETF等,跟蹤指數分別為創業板指、創業板50。創業板指由創業板市值大的100家公司組成,而創業板50是由創業板成交活躍的前50家公司組成。
從風險集中度看,創業板指的成份股相對多些,風險相對更為分散,適合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小及長期看好科技成長板塊的配置型投資者,而其它創業板50成份股更為集中,適合交易相對更頻繁的投資者。
展望未來,創業板將繼續發揮其在服務創新、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下,創業板未來的成長空間廣闊,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創業板指來分享創業板的發展紅利,可關注跟蹤創業板指的博時創業板ETF(159908)。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