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三季報漸次披露 部分基金經理對后市偏樂觀
近日,公募基金2024年三季報已經拉開帷幕,國投瑞銀基金、鵬華基金、銀華基金等多家公司旗下產品的最新狀態和調倉情況陸續揭曉。從近期公布的季報上看,在三季度末行情火熱的背景下,大多數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保持了較高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同時不少基金出現了微幅減倉的情況。站在當前時點,多位基金經理對后市表現持有相對樂觀態度。
百億規模基金微幅減倉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鄭巍山在管的銀河創新成長規模為140.1億元,較二季度末的118.8億元,增加近兩成。該基金在2024年三季度末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總值的比例,環比微幅減少0.23%至93.73%。《大眾證券報》記者根據季報梳理調倉情況后發現,鄭巍山在三季度對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進行了略微調整,增倉了華大九天和兆易創新,持股數分別增加了30萬股和230萬股,減倉了寒武紀、北方華創、長電科技、中微公司。
調倉換股也在別的百億基金身上上演。如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三季度末的規模為125.27億元,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總值的比例,環比微幅減少0.76%至83.02%。焦巍在三季度的動作較大,將海爾智家、中國神華、中國核電、國投電力、山西汾酒、長江電力、海信家電調出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調進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福耀玻璃、格力電器、中國太保,同時減倉了中國海油、美的集團、中國移動。
減倉的還有百億基金安信穩健增值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張翼飛與李君合管的安信穩健增值靈活配置在三季度末的規模為112.08億元,其股票倉位從二季度末的17.15%降至三季度末的15.02%;邢軍亮與左騰飛合管的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在三季度末的規模為97.49億元,其股票倉位從二季度末的81.08%降至三季度末的78.91%。
部分基金經理對后市偏樂觀
除了調倉路徑外,基金經理們也在季報中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市場環境、所追蹤賽道和后市機會等方面的理解和看法。
“雖然目前可能還無法預判政策落地所產生效果的幅度,有一部分復雜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智慧和時間,但政策對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指向意義明顯,我們對市場的態度變得更加樂觀。”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基金經理邢軍亮、左騰飛表示,過去兩年,新能源行業的股價面臨很多質疑,包括但不限于對于需求側持續性的顧慮,以及對于供給側產能過剩的擔憂,但新能源行業的滲透率還有較大空間,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領先優勢依然明確,相信優秀的公司在階段性的產業調整中會積蓄更大的能量。希望在制造業的范疇內尋找能夠持續創造自由現金流的優質公司,疊加分紅和回購能夠取得較為合意的收益,同時會結合組合的估值水平不斷進行內部的結構優化,為持有人帶來持續的收益和回報。
表示樂觀的還有銀華富裕主題的基金經理焦巍:“隨著政策對經濟問題的客觀認識和對需求管理的轉向,我們對市場的底部抬高相對樂觀,但是這一趨勢需要時間的驗證和精密的政策技術團隊的把握。當前火熱的行情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對這些轉變的信心,另一方面,市場長期向上一定取決于經濟的上行,而我們始終相信,優秀的現金流公司能夠穿越外部喧囂。拉長周期來看,投資標的只要具備高聳的競爭壁壘、穩定的商業格局、優秀的股東回報,在一個越來越注重現金流和治理結構的日趨成熟的市場,不需要奇兵制勝。”
銀河創新成長的基金經理鄭巍山在三季報中延續對硬科技行業的總體觀點,認為行業已經見底,目前或處于上行周期初始階段。他指出,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正處于上行階段,各種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也在進行中,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抱有充足的信心,并對行業內需的觀點較之前更樂觀。2024年仍然會延續科技領域的投資,關注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新需求,繼續注重產業和公司基本面研究,積極尋找增長確定性較強的科技標的。
記者 王金萍 孫麗華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