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眼中的下半年基金投資策略
回顧今年上半年的基金市場,隨著海外風險資產和國內避險資產的價格上漲,商品型基金、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和偏債型基金普遍表現較好,而主動權益類基金則表現不佳,被動權益類基金中周期和銀行兩大主題表現亮眼。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總規模首次突破31萬億元大關,達到31.24萬億元,盡管受震蕩市場行情影響,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規模均略有縮減,分別減少了407.31億元和553.37億元,但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的增長勢頭強勁,分別增加了3227.84億元和2354.20億元,QDII基金的規模也微增3.57億元。
《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展望今年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時,機構建議投資者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進行分層的基金組合投資,并預計權益基金的配置風格會由當前的純紅利風格轉向“紅利+質量”或者“紅利+景氣”。
風險偏好分層的投資策略
面對公募基金日益透明公開的普惠投資選擇,中信證券分析師唐棟國建議投資者從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基金產品三個維度,綜合考察基金的投研能力和潛在風險,包括高頻監測行業輪動型基金核心池的行業配置行為、極端市場環境中觀察基金經理調倉交易程度、中長期純債基金及利率債基金經理的久期變化情況等。
基金配置策略上,唐棟國認為指數增強型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復利效應顯著,綜合相對估值、資金特征和超額空間,建議高風險偏好的投資人關注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的配置價值;對于中高風險偏好的投資人,他建議以高質量風格為底,疊加港股紅利基金和出海主題進行“核心+衛星”的配置選擇。“核心倉建議關注高質量風格基金組合。衛星倉建議關注國內無風險利率不斷下行和低利率環境下,港股紅利類資產的配置機會及在高質量發展下國內先進制造業和品牌消費的‘出海’邏輯。”
攻守兼備的平衡型“固收+”基金組合,由于在權益資產的風格行業配置或個股選擇方面超額收益顯著,今年以來備受市場追捧,唐棟國指出,平衡型“固收+”基金經理相對固定的股債組合配比能貢獻一定的正超額收益,比較適合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而對于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他則建議關注投資性價比較高的中短債基金。
配置風格或轉向“紅利+”
紅利主題無疑是今年的熱門賽道之一。Wind數據顯示,目前共有8只名稱中含有“紅利”字樣的基金正在募集中,且覆蓋股票型(如摩根紅利優選)、混合型(如易方達紅利)和指數型(如華安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等不同基金類型(截至7月17日)。
“展望下半年,權益風格的配置可在紅利基礎上穩中求進,適當再平衡,由當前的紅利風格轉向紅利+質量或者紅利+景氣。”平安證券分析師郭子睿指出,當前信用、貨幣、中美利差的下行顯著利好紅利風格,若地產政策持續放松帶動信用回升、美聯儲降息帶動中美利差上行,景氣風格可能占優;同時,在鼓勵分紅、央國企注重市值管理以及規范量化交易等政策的影響下,大小盤風格的分化可能會繼續提升質量風格表現。基于基本面、市場情緒與動量因子的策略,結合當前的宏觀政策預期,郭子睿認為股票市場的勝率在提升,可交易機會增多,下半年投資者可以遵循股債配置再平衡的策略進行投資選擇。
浙商證券分析師陳奧林也預計下階段“勝率優于賠率、尋找低相關性”將成為基金交易趨勢,且指出銀行、港股、貴金屬等有望受益于再平衡。具體配置上,他建議關注低波動策略固收+基金、美債基金和大盤指數基金等投資品種。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