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賦能“新質生產力”系列報道】讀懂南京未來產業布局的“金融力量”
“南京、蘇州率先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能、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虛擬現實、前沿新材料、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謀劃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被寫入《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去年11月江蘇省政府印發)的這些內容,充分彰顯出當地布局未來產業的決心。
據悉,南京當前正加速布局未來產業,并在部分領域已形成一定規模。例如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正加快建設,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的碳化硅電子器件已實現規模量產,以國家大科學裝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為基礎的城市算力網建設等項目正積極推進。
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一樣,未來產業的布局建設同樣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作為銀行機構中的“領頭羊”,工商銀行南京分行近年來在支持當地未來產業發展方面勇于擔當、不遺余力。
打造“銀企”合作典范
眾所周知,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隨著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對算力的需求也大幅提升。有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末,互聯網行業是算力需求最大的行業,科學、政務、金融、工業等行業算力需求也大幅增加。但與此同時,算力資源分布總體仍呈現不平衡局面,難以匹配大規模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的現實需求。要讓算力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需要建設一張算力網,把不同區域、類型、能力的算力聯通起來,讓算力像電力資源那樣真正實現基礎設施化、資源配置化、統一調度化,才能盤活閑散算力資源,提升算力綜合利用率,達到真正賦能數字經濟的目的,而這正是CENI所具備的能力。未來網絡集團正在基于CENI為南京及多地市打造城市算力網打造網絡傳輸底座,提高網絡傳輸效能,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了解到,目前工商銀行已與未來網絡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多維度深化交流,打造“銀企”合作典范。
“近期,我行也在爭取一攬子合作,提供包括開戶、結算、代發、融資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爭取與紫金山實驗室及相關成果轉化單位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工行上述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
跨越式提升融資額度
運用未來產業前沿技術賦能重構包括農業、制造業、商務、能源、交通、建筑、教育、康養、文旅在內的諸多行業也是自上而下大力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的意義所在。近年來,在人工智能(AI)技術的加持下,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臉識別等技術的各類智能適老化產品紛紛涌現,“AI+養老”正在成為新的風口。
記者不久前走訪的一家以智慧健康養老為核心的國家級示范企業福康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董事長汪明告訴記者,早在企業創立之初就將“幸福安康、互聯互通”的科技因子植入到了企業名稱之中,八年多來,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賦能養老產業,每年研發投入金額都在1000萬元左右。“說到這里非常感謝國有大行工商銀行對我們授信的支持,從最早的1000萬元逐步增加到現在的3000萬元,而且正在向著1億元的目標努力。”
記者采訪獲悉,公司業務主要包括適老化改造、適老化設計和適老化產品。比如公司推出的一款小福在線智能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長者安全守護,專家團隊1v1視頻健康養老咨詢服務,7*24小時真人在線急救,在線老年大學等諸多功能。在銀行支持下,公司8年多的努力和積淀也在適老化改造和設計領域取得了新突破。
“每戶長者家庭的房屋整體結構都不一樣,長者的身體狀況和子女的居住狀況也各不相同,我們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訓練出一個AI模型,通過深度學習我們在過去幾年里服務30幾萬戶改造的案例和數據,可以遠程給出一個初步的改造方案。”汪明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還無法做到人工智能的全流程服務,僅僅相當于現場測繪的一個輔助設計師,但已經可以初步解決時間空間的問題,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未來通過專業技術的升級賦能,大模型不斷的訓練,再有1—2年時間,逐步實現人工智能為主,真人輔助不是沒有可能的。比如拿手機拍一拍,就能綜合評估億萬家庭里面的安全隱患、輔具需求、智能監護,最終形成一整套改造設計方案。”
汪明表示,今年是福康通發展的第9個年頭,也是養老產業從政府主導性消費向市場化自主性消費發展和突破的關鍵階段,從研發的投入到產品的迭代,再到現金流的補充,公司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據工行上述業務部門負責人介紹,在通過深入走訪看到了福康通與民生、養老息息相關的特性后,工行通過科創通道將支持額度從1000萬元提升到了3000萬元,目前根據企業訴求,也在和支行進一步探討如何優化方案,實現額度的提升和融資品類上的多元配置。 記者 趙琦薇
結語 >>>
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興則城市興。
工商銀行南京分行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勇挑重擔,積極創新,2020年10月在同業中率先成立科技金融中心 (原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通過持續加大各類資源、政策、機制傾斜,精準服務科創企業,全面賦能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在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展現出了大行擔當。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南京分行已服務科創企業超1000戶,科創企業貸款余額近250億元,兩年時間實現了客戶數量及貸款余額的翻番式增長,同比增幅均超過30%。
記者采訪獲悉,通過“科創中心+特色支行+重點支行”的“1+1+N”的服務體系,工行科創企業重點客群的合作覆蓋率得到極大提升。截至2023年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增幅及增量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增量居全省第二,增幅居全省第一。
南京工行科創中心還聚焦解決科創企業看不懂、銀行從業人員不敢做的難點、痛點問題,牽頭開展重點行業研究,同時,加強與市科技局、市金融局等政府部門及高新園區的溝通對接,強化金融宣傳、產品推廣和跟蹤服務,科創中心服務客戶數量兩年時間實現倍增,服務重點行業客戶近500戶,服務專精特新有貸戶超150戶,服務高新技術企業有貸戶超400戶。
不同于傳統邏輯的評估過去,工行科創中心的邏輯是面向未來,更多評估的是企業的成長性和發展前景,希望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創企業營銷服務體系與企業一起相伴成長。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