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奮力譜寫“五篇大文章”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金融業發揮“助推器”作用,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強動力,是浙商銀行南京分行近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建立了一支有情懷、有使命感的科技金融隊伍,緊緊圍繞國家、江蘇省戰略部署,聚焦“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擬上市”“獨角獸”等優質科技型企業靶向發力,有效促進各類產品服務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致力于成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全要素整合者、全鏈條創新者和全周期服務者,以“全周期、全方位、全鏈條”綜合服務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已服務科技企業達221戶,融資余額超59億元。
優化審批
為新質生產力繪制藍圖
從“看資產、看抵押”轉向“看未來”,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主動擔當,積極推行總行在業內首創以高層次人才為服務對象的金融服務品牌——人才銀行。該產品采用信用擔保的方式,按人才級別不同,分別對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人才參與實際經營的小微企業審批1500萬元、1000萬元、800萬元、500萬元、300萬元不等的信用貸款,抵押類貸款額度可放寬至2000萬元;中型規模以上企業最高可授3000萬元授信額度。在8年間幫助眾多科技型企業邁上發展的快車道,其中有三分之一被評定為各級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還有很多企業實現了上市。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轄內無錫分行得知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想要擴大生產,通過了解發現該企業符合“人才銀行”產品的標準,為客戶量身打造“資產池+白銀租賃”的解決方案,以敞口授信額度及持有銀票或保證金入池生成質押額度,及時滿足了該客戶的需求。
目前,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正積極構建以人才銀行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引入創新要素、探索服務新模式、激發發展動能,為新型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繪制宏偉藍圖,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而強大的動力。
加大創新
發展路上不再等“貸”
“專精特新”企業往往掌握著科技創新的“獨門絕技”,作為輕資產公司,可抵押物少、貸款難,創新成本高、投入大,是不少科創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自身金融服務需求越來越多元。
“我們沒有抵押,憑著專精特新資質,就拿到了浙商銀行的信用貸款,有了這筆資金讓我們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強的市場驅動,它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是星星之火。”南京某受益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原來,在得知一些“專精特新”企業遇到卡脖子問題,需要在研發和運營中投入大量資金時,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不斷探索創新,豐富信貸產品貨架,打好產品組合拳,陸續推出“專精特新貸”“知識產權質押貸”“人才支持貸”“銀投貸”“認股選擇權”等一系列差異化資源服務的投貸聯動產品包,借助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出了“池化融資平臺”“應收款鏈平臺”等平臺化業務和分銷通、訂單通等一系列適合不同應用場景的產品,進一步拓寬金融服務半徑,覆蓋“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全周期、全場景、全生態。
為了提高服務實效,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實施差異化授信,簡化調查報告和評審流程,實施風險問責減免,給予經營政策支持。截至去年12月末,已經為28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融資余額為3.13億元。同時,該行利用多方風險共擔模式的“科創共擔貸”產品,進一步緊密與政府相關部門、保險機構、融資擔保機構的合作,滿足小微科創企業信用融資需求,讓企業在發展路上不再等“貸”。
推出六專
破解企業的“成長煩惱”
很多初創期科創企業,面對技術升級和擴大生產需求時,常常苦于僅有技術卻沒有資金支持。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通過專營的組織體系、專享的產品服務、專業的人員隊伍、專屬的風險政策、專項的經營政策和專門的信息系統,把更多金融資源服務于科技創新,破解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不同階段的“成長煩惱”。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也積極運用供應鏈產品為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南京某變壓器有限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符合科創企業認定標準。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通過“供應鏈金融項目”跨分行協同營銷,為其制定南網訂單項下備貨資金融資方案。去年二季度為其申報獲批1億元供應鏈專項授信,截至目前,融資余額為0.63億元。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還敏銳發掘科創人才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用能場景,通過國內信用證為客戶支付電費、水費、熱汽等能源費用。目前,累計為轄內17家“專精特新”企業開立電費證5600余萬元,其中還有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銀行作為‘國之大者’,必須堅決踐行好國家戰略,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責任在肩’。”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及兩會精神,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聚焦科創、人才企業全生命發展周期,持續打磨10大場景、16大科技系列金融產品體系,持續建設“六專”差異化管理體系,努力成為陪伴更廣大江蘇科創企業成長的“最佳金融伙伴”,共同開創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的美好未來。 王一帆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