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人才手冊》全新發布 南京金融賦能人才創新創業再上新臺階
科創貸、人才貸、蘇知貸……翻開全新發布的《金融服務人才手冊》,23家金融機構服務人才、人才企業的特色化金融產品介紹清晰,對金融支持人才的相關政策和實施細則也進行了詳細說明。
6月5日下午,“金才相遇·智匯金陵”2024年南京市高層次人才企業投融資對接會在寧舉辦,這份《金融服務人才手冊》正是由市委人才辦和市委金融辦在會議現場共同啟動發布。《大眾證券報》記者在現場獲悉,“通過金融加人才聯動新模式,撮合企業和人才的雙向奔赴”正是這份手冊發布的初衷。
“基金+人才”
有效促進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人才基金項目為優秀人才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有效促進了人才的培養和聚集,促進了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和產業化。”正如現場播放的宣傳片中所展現的,紫金山英才創新創業基金自2020年成立以來,有效發揮了政府基金對人才企業的支持作用,在促進創新創業、支持人才企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獲悉,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是該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目前也是南京市唯一的創新投資平臺。“我們投資的目標群體,主要是四個方向:一是南京市及已在南京市落地的一些優秀的科技型企業和科技人才項目,具備較高的創新性水平,包括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以及有較好的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企業;二是獲得國家以及省市高層次人才認定的專業人才企業;三是掌握先進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擁有發明專利的相關人才企業;四是獲得不低于100萬元的財政性資金扶持的一些科研轉化項目企業。”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投資總監應愛玲在會上介紹道。
會上,紫金山英才創新創業基金還與6家優秀的人才企業進行了正式的現場簽約,分別是江蘇威凱爾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寧丹新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訊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纖維視覺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南京朗力威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銀行+人才”
不同產品匹配個性化需求
記者翻閱《金融服務人才手冊》發現,不少銀行都推出了“人才貸”相關金融產品,貸款額度從100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貸款對象普遍面向在江蘇省內注冊,納入縣(市、區)級以上人才計劃且在培養期內的人才創辦或領辦的企業,即人才作為企業法人、實際控制人或實際持股20%及以上的股東,且參與企業實際經營、管理或技術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銀行還面向特定人才推出了特色卡種,比如工商銀行面向新就業的各級應屆畢業生推出的工銀新稅卡,申領人可享受免收卡工本費、年費和小額賬戶管理費等;江蘇銀行的紫金山英才卡則是面向符合南京干部測評與高層人才服務中心明確標準的南京各類人才推出的一款借記卡,辦理后可享受各項開卡工本費、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服務費、轉賬手續費、掛失手續費等相關費用全免,境內外匯款手續費全免(不含境外清算行中轉費)。
“針對科創人才,我行圍繞戰略意識層面、配套政策層面、行業發展層面、人才產品層面、配套服務層面五個方面開展科創人才的金融服務。”據紫金農商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該行出臺了科創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明確了針對科創人才創業提供多維度的金融服務,并且為科創人才量身打造了滿足個人經營需求的人才貸,為人才創辦的企業打造了蘇知貸、蘇科貸,寧科貸等。
“南京作為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全市存貸款余額超過11萬億元,金融市場規模占全省比重超過20%,金融綜合競爭力全國第7,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63位。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南京通過一年多的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功能有效彰顯,可以用力度更大、品類更全、成本更低、環境更優來概括。目前,南京金融機構超過100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164家,紫金山英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5.5億元,人才創新雙向賦能基金20億元,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施展舞臺。”南京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操文榮表示,下一步,市委金融辦將會同市相關部門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科技創新人才創業展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制度型金融改革創新,深入落實科創金融政策“12條”、人才強市“25條”和重點產業“人才7策”等一系列政策,通過推動科創金融產品創新,發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人才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等,不斷提升金融服務人才企業的力度、廣度和精度,促進金融資源和人才要素更加緊密結合,賦能人才企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