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基金連續多年虧損 先鋒博盈純債領銜“連虧榜”
如果要列舉近期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債券型基金肯定排在第一梯隊。不過,《大眾證券報》記者發現,并不是頂著“債”頭銜的基金就一定能讓投資者“買了之后可以睡得著”,相反,有些債基已經連續多年虧損,有的年度虧損甚至超過15%,投資者還是要謹慎對待。
12只債基連虧三年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債券型基金3月以來的發行規模已突破900億元,多只產品的募集金額達到或接近80億元規模上限,多只產品提前結束募集。
不過,《大眾證券報》記者觀察發現,有少數債券型基金連續數年凈值增長為負,甚至排名非常靠后。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市場因素不可忽視,另一方面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此可見,投資者對待債基的熱情還需“冷處理”。
Wind資訊顯示,截至3月26日,有12只債券型基金2021年以來連續虧損(A、C份額分開計),其中,可轉債基金1只,二級債基7只,一級債基4只(見表)。具體來看,先鋒博盈純債型基金C從2021年至2023年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5.13%、-15.15%、-6.02%,在上述基金中排名末位。2024年以來,該基金的業績表現繼續為負。

值得注意的是,先鋒基金旗下另一只基金也是連年虧損。先鋒匯盈C從2021年至2023年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0.91%、-13.72%、-4.38%,今年以來,該基金繼續虧損。資料顯示,該基金與先鋒博盈純債的基金經理均為杜旭。杜旭此前一直管理貨幣型基金,先鋒匯盈和先鋒博盈是其管理的首批債券型基金。
管理費“旱澇保收”
不少投資者認為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是那種不賺錢都難的類型,實際上,上述債券型基金雖然連續虧損,但管理費卻“旱澇保收”。
Wind數據顯示,先鋒匯盈2022年虧損了19742.2萬元,但管理費收了1252.8萬元(A/C份額合計),一正一反讓投資者損失了20995萬元。再如先鋒博盈2022年虧損了19510.7萬元,但管理費收了1194.2萬元(A/C份額合計),一正一反讓投資者損失了20704.9萬元。
如果把持續績差的原因完全歸結為市場,未免有推卸責任之嫌。Wind數據顯示,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2023年的平均收益率為3.49%,2022年的平均收益率為0.71%,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2023年的平均收益率為0.4%,2022年的平均收益率為-4.2%。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連續數年業績較差的基金一般分兩種情況:第一,產品設計的投資方向與市場行情相反,比如近期是小盤股主導的行情,而傾向大盤的基金則占不了優勢。第二,長期業績表現出低水平,表明管理人在投資業績或其他方面有所欠缺,這類基金投資者還是遠離為好。任何情況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都想把業績做好,但事實上,出于公司投研的積累、內部合作或基金經理的素養等原因,有些基金即使偶爾因市場走好而業績勉強走強,也很難持續。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