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估值引發熱議,是否仍為美股“定海神針”?
在生成式AI技術爆發的推動下,以英偉達和微軟等為首的美股科技巨頭強勢上漲,今年3月上旬,美股“七巨頭”的總市值達到了12.5萬億美元,是日本、法國和英國三國股市市值的總和。美股科技股的這波浪潮引發了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而“漲了那么多,后市還能繼續買嗎?”也成為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許多機構投資者對此仍然樂觀。據澎湃新聞報道,美國商業銀行摩根大通的研究團隊在一份報告中稱,考慮到這些公司的盈利狀況,與標普500指數中其他成分股在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美股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的估值仍處于較低水平。國內研究方面,國富全球科技互聯(QDII)基金經理狄星華也表示,未來美股科技股的投資要尋找那些“真AI”且有業績支撐的公司,以及AI發展能夠在其報表上有所體現的公司。
有市場人士表示,對于美股科技股估值是否泡沫化的問題,應結合其業績表現動態考量,而非單純地看靜態數字。例如某美股算力龍頭,自去年以來漲幅驚人,在今年2月公布Q4財報之前,市場對其是否被高估存在巨大分歧,不少投資者選擇賣出觀望,而隨著該公司發布極為驚艷的“成績單”后,該股票估值反而因為超預期的財務數據而變得更便宜,股價也因此應聲大漲
著名投行Wedbush也指出:“雖然空頭仍然擔心這類AI科技公司的估值,但我們相信,隨著AI支出的持續增長,華爾街對這些科技公司2024-2025財年的財報數據(和估值)將會繼續走高。這一切都是因為AI實際應用的爆炸式增長,這將推動以軟件和芯片為主導的技術轉型,并持續到2024年及以后。”
在這一輪AI引爆的美股科技股浪潮中,國內投資者可通過QDII基金布局海外科技股標的,例如,納斯達克指數基金,或主打科技主題的主動型QDII基金。后者相對指數基金,選擇標的更加靈活,以國富全球科技互聯(QDII)為例,根據定期報告披露的持倉,其持有的股票相較納指更加聚焦AI全產業鏈,是一只AI“純度”更高的基金。目前,AI在各行業的滲透率仍然非常低,長期來看,如果AI大發展能夠帶來一輪產業革命級別的技術進步,那么AI產業鏈大的上升趨勢值得期待,短期看,市場預期年內可能會有GTP5的推出,也有望帶來一些催化。
據介紹,國富全球科技互聯(QDII)的基金經理狄星華長期專注研究海外人工智能、半導體、互聯網、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對AI上下游全產業鏈研究深入。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國富全球科技互聯(QDII)人民幣份額近一年、兩年、三年和五年業績分別為47.21%、41.45%、23.62%、172.13%,分別跑贏納斯達克指數2.62%、15.49%、2.16%、60.47%,超額收益獲取能力較為穩定。
展望后市,狄星華分析指出,如果美股整體市值仍以大市值的高科技公司占比較大,那么未來美國市場仍有較高的穩定性,大概率不會出現類似2022年重大回調的風險。另一方面,當前加息周期已近尾聲,美聯儲的政策工具也相較2022年更豐富,如果不發生金融危機這樣的黑天鵝事件,那么美股相對較為安全。觀察當前美股市場,假設去除股價虛高的股票,其實市場整體仍在中位數及一倍標準差附近波動,未來美股市場依然具備較高吸引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