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寶基金王正:量化策略議論未止,更彰顯風控的重要性

隨著節前部分量化多頭策略出現了流動性為主因的大幅回撤,量化基金也成為了市場討論的熱點。而市場中性策略作為量化投資的代表之一,同樣受到市場關注。量化對沖策略到底是如何運作的?所謂的“市場中性”,如何才能做到?量化對沖如何防止重大回撤,實現穩健投資?如何做到與股債市場有較低相關性、展現類固定收益特質?
日前,華寶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王正女士,對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為投資者釋疑解惑。王正自2020年1月2日起參與管理的華寶量化對沖混合(A:000753 | C:000754),在“風雨襲來”的2023年,通過嚴格的風控、穩健成熟的多因子模型,取得2.59%的正收益,在同類產品中位列前5*(5/22)。
*分類為銀河證券-混合型-對沖策略絕對收益目標基金(A類),其2023年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52%。
量化對沖是什么?
首先,我們不妨對“量化對沖”這個概念做個簡單回顧。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果農,每年秋天你都會收獲很多蘋果,但蘋果的價格時高時低,這讓你很擔心。于是,你想出了一個策略,希望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這個策略就是“量化對沖”。
現在種植技術不斷升級,你首先考慮到的就是用新技術提高蘋果產量、品質和品控。精準灌溉、品種優化、數字化農場等新技術,就像是金融世界里的大數據、模型、算法等系統化手段,為你的蘋果的“量化”帶來了新范式。但新的問題又來了,蘋果價格不斷變化,你開始擔心價格整體下跌的風險。于是你為了保險起見,在期貨市場上約定未來以某個價格賣掉你手上的蘋果,即所謂“對沖”風險,這樣即便未來跌價了,你也可以通過期貨交易“保值”。
什么樣的投資者更適合量化對沖產品?
產品是否適合,首先從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配置需求開始考慮。量化對沖的投資策略是一類特殊的絕對收益策略,它跟傳統的債券組合為主的絕對收益策略不同,而是由“股票多頭端”和“對沖空頭端”兩部分構成,就是在買入股票現貨的同時,賣出相應的股指期貨合約。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將現貨部分的系統性風險(Beta)剝離,因此整體組合基本不受市場大幅波動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一個“市場中性”組合。
許多人可能忽視了它具備的長期配置價值。量化對沖策略在大類資產配置維度提供了一個較低波動、和其他資產低相關的選擇。近幾年來,我們看到了股、債、商品等市場都曾出現較大的階段性的波動,量化對沖策略恰好就能夠提供了一個與市場主流大類資產策略相關性較低的選項。最后組合獲取的超額收益是一個差值的概念,所以,盡管配置上有一定量的股票配置,但執行了對沖操作后的基金波動和回撤級別也將小于股票市場。整體而言,它是對不喜歡承擔太大風險和波動的投資者較為友好的一個投資配置方向。
華寶量化對沖混合的投資運作策略是怎樣的?
我們之前提到,量化對沖的兩個部分“股票端”“對沖端”。
股票端的量化策略,相信各家都有各家的本領。而我們投研團隊經過多年打磨,形成了一套以滬深300、中證500的指數增強為主,運作成熟的多因子Alpha選股增強策略。因子的選擇上,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運用GARP的指導思想。從一開始的回測較為有效的估值、質量、成長等因子開始,逐步加入了情緒、資金流和技術等維度的因子。在這個基礎上,對股票進行打分篩選;在此期間,我們會更重視因子的邏輯性、股票的性價比、風格的均衡;最后以合理的價格/位置買入估值有安全邊際、有一定成長性的好公司。
而在對沖端,我們利用和股票端策略相匹配的股指期貨對股票組合進行對沖,剝離系統性風險。在期指基差出現一定波動時,對沖成本當然也會因此波動,基金倉位則會根據基差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注:圖表僅作示范,投資策略請以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為準。
“對沖端”目前如何配置?
股指期貨可能對廣大投資者來說都比較陌生,目前市場上的相關品種包括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還有2022年7月新上市的中證1000股指期貨。許多人也是近期在新聞上比較頻繁看到才認識的。截至2023年末,我們量化對沖策略的股指期貨合約持倉包括滬深30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其中以滬深300為主,并未持有中證1000股指期貨,這也是和我們的股票端以滬深300、中證500指數增強為主的持倉相匹配的。這兩個品種的基差貼水的情況較為友好,符合我們對穩健運作的要求;而中證1000的對沖成本較高,股指期貨上市以來多數時候深度貼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或會帶來較大的波動,因此,我們暫未配置。這是基于風控維度的一個考量,也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審慎原則。事實也證明,目前這種選擇是正確的。未來,我們會根據各策略的預期Alpha水平和對沖成本的綜合比較,進行合理的策略配置安排。
注:持倉信息來源為基金2023年四季報,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預示未來投資方向。
以嚴格風控來規避市場風險
收益和風險其實是硬幣的兩面,除了Alpha端的打磨,另外一方面,也是我們一直覺得重要的點就是風險控制。我們在投資過程中選股和風控并重,兩方面合力達到增強的效果。
首先,在股票端上,通過對行業偏離、風格偏離和個股偏離較嚴格的約束,以及對股票財務風險和輿情風險的監控和預警,來控制跟蹤誤差和組合風險,實現良好的收益風險比。像今年以來權益市場的小微盤出現了較大波動,市場上有許多量化多頭的產品在小微盤的暴露過大,承受了超額的巨大起伏,這給投資者和管理人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我們在市值等敞口控制上有嚴格的限制,注重風格的均衡,不去追泡沫化的熱點,沒有偏離向小微盤風格,在此期間受影響較小。
其次,在對沖端上,我們在期指合約的品種選擇上也較為慎重,盡量選擇流動性好、基差合適的合約品種,在對沖成本合適的時候增加新的倉位,對于深度貼水、對沖成本過大的股指期貨,我們是會減配平倉的。另外,我們按照市場中性的原則,期貨和現貨基本實現完全匹配,限制凈多頭的敞口暴露。
同時,和傳統的固收產品相比,量化對沖策略本身不涉及債券的配置,僅在基金產品層面上采用少量流動性最好的利率債配合*,因此,利率、期限錯配、信用等方面的風險很難造成負面影響,極大程度避免了債券市場的波動,如2022年第4季度的債市大幅回撤。
*截至2023.12.31,在華寶量化對沖混合的基金資產中,債券占總資產6.16%,其中國家債券占比100%。
總之,量化對沖產品獲取絕對收益的來源有很多,例如多因子Alpha策略、期現套利策略、網下新股申購策略、現金管理策略等。但在追求“超額收益”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謹慎進行風險控制。短期Alpha是有不確定性的,但是風險控制是確定的,我們只愿意承擔有邏輯且在合理范圍內的風險獲取對應的風險溢價。對組合來講,把大的風險控制住,守住產品的下限,也是在提供Alpha。經過歷史上策略的試錯和總結,我們也更加明確在追求Alpha的道路上哪些風險是不應該承擔和暴露的,明確能力和風控的邊界,在風險和收益天平的兩端做好權衡。
數據來源:華寶基金、銀河證券、Wind、基金定期公告,截至2024.2.19。相關數據已經托管行復核。基金經理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改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保證。投資策略請以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為準。
華寶量化對沖混合成立于2014.9.17,歷任基金經理為徐林明(自2014.9.17起)、王正(自2020.1.2起),業績比較基準為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稅后),其2019-2023年分年度凈值增長率及其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分別為:6.65%、8.58%、-0.54%、-6.08%、2.59%及1.50%、1.50%、1.50%、1.50%、1.50%。
徐林明在管同類基金包括華寶量化選股混合發起式,在管非同類基金包括華寶滬深300增強。華寶量化選股混合發起式成立于2023.2.20,歷任基金經理為徐林明(自2023.2.20起)、喻銀尤(自2023.2.20起),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500指數收益率×80%+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20%,其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及其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分別為-4.45%、-9.62%。
王正在管同類基金包括華寶第三產業混合,在管非同類基金包括華寶滬深300增強。華寶第三產業混合成立于2017.5.25,歷任基金經理為季鵬(2017.5.25-2021.1.4)、陳建華(2017.5.27-2021.1.4)、王正(自2021.1.4起)、莊皓亮(自2021.3.16起),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5% +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45%,其2019-2023年分年度凈值增長率及其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分別為:9.63%、43.99%、6.69%、-18.69%、-11.14%及21.32%、16.76%、-0.66%、-10.69%、-4.64%。
風險提示:文中所示基金由華寶基金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華寶量化對沖混合由基金管理人評估的風險等級為R2-中低風險,適合C2-穩健型(及以上)的投資者。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保證。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投資需謹慎!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