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歡迎進入ETF“家族”比拼的時代
ETF、ETF、ETF。
如果要歸納2023年基金業的關鍵詞,ETF必可入選。
可不是么?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兩市ETF基金接近900只,規模超過2萬億元。同比、環比增速均在業內領先。
無疑,ETF是目前場內最重要的“風口”之一。
而經歷了過去一年的調整后,越來越多的細分指數已經進入歷史低估值區間。
以細分指數觀察,截至12月31日,港股通科技指數2023年下跌了17.88%;同期深證紅利下跌了11.31%;上證50指數回調了11.73%,幅度相當可觀。
這也吸引了部分超大型公募機構,通過系列細分指數產品布局未來的戰略機會。工銀瑞信、匯添富、鵬華等公募基金都在持續布局這個領域,迎接未來的結構性行情時代。
通過打造ETF的家族譜系,提供豐富、多元、成系列的產品選擇,讓投資者“一站式”完成ETF投資,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實力基金公司的必備選擇之一。
1、ETF“家族”譜系鑄就
當中型基金公司還在為第一個、第一批ETF努力拼搏時,一些大型公募機構已經進入了全面布局的“家族化”產品階段。
以工銀瑞信為例,該公司長期深耕指數投資,全方位戰略布局,精心打造五條全覆蓋指數產品線。
這五條指數基金線包括寬基、行業主題、港股、多元配置、指數增強五大家族,足以滿足各類投資者從境內到境外,從穩健到進取的各類投資需求。
而在這五大產品家族里,各種風險和落點的ETF產品,配置齊全,各居其所,構成了完整的產品選擇體系。
這是當下一線基金管理公司才能提供的ETF產品服務。
2、布局于行情“微末”之時
廣泛的產品分類只是第一步,如何精準落點、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需要”,才是“ETF家族”能夠吸引投資者的關鍵。
這方面,一線的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田”。類似半導體、新能源等前期的熱門產品也幾乎是業內基金公司的“標配”。
但工銀瑞信并不止步于此,它們考慮的是,在更多的有戰略發展空間的細分行業布局ETF。
——布局于微末時,成立于行情啟動前,與投資者相伴成長于風口中。
這才是工銀瑞信ETF家族的立意所在。
從產品布局看,可以發現,工銀瑞信在ETF領域的“獨具匠心”:
以這段時間持續“狂飆”新高,在全球主要股市表現突出的日本市場為例,工銀瑞信公司早在2021年3月就布局了跟蹤大和日經225的ETF產品—日經ETF(159866)。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19日,大和日經225指數最近一年漲幅達29.4%。
而印度,亦是近年來全球另外一個受關注的市場,工銀瑞信則是唯一對印度市場進行指數布局的基金公司,2018年6月發行成立印度基金LOF(164824)。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19日,印度孟買SENSEX30最近一年漲幅超25%。
在寬基領域,工銀瑞信重點布局,如科創ETF(588050),是首批跟蹤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的ETF產品。截至2023年底,科創ETF(588050)近一年日均成交額約2.33億元,最新規模超88億元。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9月工銀瑞信大幅降低科創ETF及聯接基金相關費用,管理費年費率調低至0.3%,托管費年費率調低至0.05%,聯接基金C類份額銷售服務費年費率調低至0.1%,成為同類ETF中費率較低產品,大大降低了投資者交易成本。
在行業主題領域,工銀瑞信更緊跟時代脈搏快速布局,如市場上首只跟蹤深證紅利指數的深紅利ETF(159905),可以一鍵布局高分紅優質企業。截至2023年底,深紅利ETF在全市場跟蹤深證紅利指數的場內產品中保持較好的流動性,近一年日均成交額約為0.49億元,最新規模達28.9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新春首個交易日,包括工銀瑞信在內的10家基金公司同批發行中證A50ETF。工銀瑞信指數及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投資總監趙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證A50ETF將進一步豐富工銀瑞信寬基ETF產品矩陣,更好的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指數配置需求,在當前經濟逐步修復,市場處于更具性價比的底部區間,為市場提供更加有代表性的核心資產配置工具。”
3、資產配置工具優勢凸顯
隨著ETF的大力發展,其投資工具的優勢日益凸顯,有助于幫助個人投資者實現全球資產配置、細分資產配置,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
寬基指數方面,工銀瑞信旗下產品線涵蓋了滬市、深市、港市、京市、跨市場等主流及風格指數,方便投資者布局。
在跨境市場、大宗商品領域,工銀瑞信亦有領先布局,除了前文介紹的旗下熱門QDII基金—日經ETF(159866)、印度基金LOF(164824)外,工銀瑞信還較早布局了黃金ETF基金(518660),及其聯接基金—工銀黃金ETF聯接(A類008142 C類008143)。
賽道主題ETF,工銀瑞信布局了周期、醫藥、科技、傳媒、新能源等高彈性、高景氣的多個賽道,為投資者參與高彈性成長行業提供方便的Beta配置工具。
比如,傳媒板塊去年在AI大模型的主題刺激下,基本面明顯轉好,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資金,板塊本身也出現了大幅上漲,中證傳媒指數年漲幅近20%,而工銀傳媒指數LOF,成為了捕捉行情的利器。
基金定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銀傳媒指數A(164818)(LOF)過去一年凈值增長率為22.88%,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3.99%。根據銀河證券2023年度業績排行榜,工銀傳媒指數A(164818)在銀河標準主題指數基金中排名2/131。
而物聯網板塊,作為當前技術領域的熱點,其投資機會獲得了市場資金的關注。作為全市場首只跟蹤深證物聯網 50指數的 ETF,基金定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 2023年12月31日,物聯網ETF工銀(159709)過去一年凈值增長率為 6.96%,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0.22%。
此外,還有鋰電池ETF(159840)、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能源ETF(561260)、半導體龍頭ETF(159665)、互聯網龍頭ETF(159856)、創新藥產業ETF(516060)等行業主題ETF產品,助力把握時代貝塔的方向。
4、“家族化”產品需要強大平臺支撐
ETF和指數基金,是典型的“看上去容易”、“管理起來難度極高”的基金品種。
而且,指數產品的運維有典型的“規模效應”和“學習曲線”。
前者(規模效應)的寓意是,一個公司如果擁有的指數基金規模越大,則它越有可能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效率完成投資管理。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基本的管理規模,則指數產品的管理成本會明顯提升。
后者(學習曲線)的寓意是,一個指數基金管理團隊存續時間越長,則越可能積累出投資上的抗風險能力,也越有可能為投資者打磨出性價比高、風控良好的指數產品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銀瑞信被動量化業務條線現有29只ETF(合計規模226.72億元)、14只ETF聯接(合計規模44.71億元)和5只普通指數及LOF基金(合計規模34.72億元),整體管理規模合計263.68億元(剔除聯接重復部分)。
從基金規模上觀察,工銀瑞信的ETF產品已經形成了“經濟規模”,這為其持續升級管理團隊、迭代管理能力和流程,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有跡象顯示,“ETF家族”的指數基金平臺正在崛起,雖然他們避免不了在業內的激烈競爭,但它們為投資者提供的豐富選擇和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體驗,可能會改變目前已經龐大但仍在快速成長的ETF市場。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風險提示:指數過往數據不預示未來,不構成基金產品的業績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過往成交額并不構成基金流動性的保證,基金運作過程中可能還面臨因市場交易量不足,導致證券不能迅速、低成本地轉變為現金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提及的基金主要為股票型基金,風險與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提及的基金主要為指數型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復制法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以及標的指數所代表的股票市場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投資于權益類資產存在較大收益波動的風險。投資ETF及聯接基金將面臨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等特有特征,ETF聯接基金還將面臨與目標ETF業績差異的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更新等相關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投資須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