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新增制造業貸款7068億元 余額突破四萬億元
江蘇銀行業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服務制造業的決策部署和金融監管總局、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安排,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聚焦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重點任務,優化金融服務模式,積極支持江蘇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截至2023年末,全省制造業貸款余額4.08萬億元,較年初增加7068億元,增長20.96%,高于各項貸款增速6.78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為17.26%,較年初提升0.97個百分點,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92個百分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余額分別為1.56萬億元、9122億元,占制造業貸款比重分別為38.34%、22.36%,分別較年初提升4.41個百分點和2.24個百分點。
強化監管引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開展政策落實情況評估。2023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組織轄內121家銀行保險機構,對2020年以來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監管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自評估,評估結果表明金融服務基本實現了“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目標,通過評估持續推動完善制造業金融服務長效機制。做好重大項目金融服務。及時轉送省級重大項目清單,引導定期跟蹤項目進展和金融需求,確保金融服務高效暢通。轄內主要銀行機構實現1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和29個先進制造業項目走訪全覆蓋,并為7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提供新增融資260億元,為16個先進制造業項目提供新增融資126億元。推動加大走訪對接力度。聯合省工信廳等部門開展“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活動和“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組織銀行機構主動了解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情況,合理匹配專業化特色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完善體制機制,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改進考核機制。主要銀行機構結合自身市場定位,優化制造業考核權重設置,實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強化對制造業客戶拓展、項目儲備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的考核。江蘇銀行單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高新技術等客群考核指標。南京銀行將制造業貸款凈增任務納入分支機構關鍵業績指標考核。加強資源保障。銀行機構在組織架構、經濟資本分配等方面強化資源保障,如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等配置制造業專項信貸規模。部分銀行機構適度下放貸款審批和產品創新權限,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開展專屬評價。大型銀行江蘇轄內分行依托總行先進制造業評級模型、科創專屬評價模型,構建以人力資本、技術創新能力、科技成果市場價值、國家政策導向等為核心指標的評價體系。中國銀行轄內機構依托總行與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發布的中銀—火炬“創新積分貸”專項科技成果,為科技型企業精準畫像。培養人才隊伍。部分銀行機構引進具有行業背景的人才,組建專業團隊,深化研究成果落地運用,增強先進制造業服務能力。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招商銀行南京分行等分別成立了行業研究小組或研究專班,江蘇銀行開展全行產業鏈綜合服務技能大賽,南京銀行成立“行研之鷹”行業專家隊伍。
匹配企業需求,豐富金融產品供給
完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轄內銀行聚焦以動產和權利為主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資產結構,主動探索推進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融資業務。建設銀行轄內機構首創“知識產權內部評估方法”,有效提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效率。全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余額181億元,較年初增長91.62%。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轄內全國性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依托自營的供應鏈服務平臺,為上下游企業盤活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訂單等資源。轄內法人銀行結合地方產業特色,為供應鏈上企業提供多場景特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聚焦產業鏈供應鏈核心鏈主及制造業百強企業,積極服務核心企業供應鏈生態,2023年實現貸款投放340億元,服務鏈條企業4646戶。拓展多元化融資方式。大型商業銀行轄內分行充分發揮與其集團子公司協同作用,與外部投資機構深化合作,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新模式,推動在科技企業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務。如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充分發揮工銀集團綜合化服務優勢,聯動工銀投資與蘇州元禾、常州投資、南通產控等多家投資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在蘇州、南京、無錫、南通、鹽城等地簽約創新產業集群基金規模達550億元。部分銀行創新了“小股權+大債權”“政銀園投”等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保險保障。轄內保險機構穩步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試點,幫助企業破解產品投放市場初期信任不足導致的研發應用瓶頸。人保財險江蘇省分公司先后落地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險”“數據知識產權被侵權損失保險”“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保險”等創新性險種。太保財險江蘇分公司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生物醫藥人體臨床試驗責任保險、藥品不良反應補償、生物醫藥產品責任保險等定制化保險產品。中華聯合財險江蘇分公司等機構聘請風險減量外部專家,與第三方風險減量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幫助制造業企業定期開展風險評估、教育培訓、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監測預警等風險減量工作。
圍繞重點方向,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支持企業向“新”發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強。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用好設備更新改造政策資金,扎實服務機械、冶金、石化、紡織等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積極助力集成電路、醫藥制造、特鋼等高端制造領域快速發展。有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突破。江蘇銀行開展“專精特新攻堅2.0”專項行動,聚焦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智改數轉等領域出臺10條針對性服務舉措,2023年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達503億元。全省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7726億元,較年初增長20.49%。支持企業向“綠”發展,助力降碳減污增效。轄內銀行機構加大力度支持工業領域碳減排、綠色化改造、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和綠色能源體系建設。如江蘇銀行設立全省首個“金融支持制造業綠色轉型研究中心”,率先發布轉型金融框架。全省銀行業為高效節能裝備和綠色標識產品制造提供綠色貸款余額1538億元,較年初增長38.02%;為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提供綠色貸款余額1385億元,較年初增長54.60%。支持企業向“外”發展,助力國際市場開拓。轄內銀行保險機構著力優化制造業外貿金融供給,強化出口信用保險保障,支持江蘇企業“走出去”。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等均依托全球化經營網絡和跨境金融專業特長,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國際結算、境外保函、貿易融資等多項金融服務,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性。中國信保江蘇分公司精準支持固鏈延鏈穩外貿,突出內外貿一體化,支持“新三樣”產品(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保險金額增長24%。
2024年,江蘇銀行業保險業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江蘇“1650”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聚焦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任務”,對接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大行動”,持續優化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三類主體”金融服務,支持我省持續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江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 鄭亞楠、陳冬娟、蔡友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