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月誰最紅 “中字頭”基金拔頭籌
伴隨1月份的結束,基金2024年的首月業績也新鮮出爐。受益于近期“中字頭”個股的集體上漲,國企央企類基金首月取得開門紅,相關基金收益率超過7%。
資金流入“中字頭”相關基金
2024年1月份,大盤繼續震蕩,上證綜指下跌6.27%,創業板指下跌16.81%,央企指數全月上漲4.23%成為市場亮點,這也帶動相關基金脫穎而出。Wind資訊顯示,截至1月31日,匯添富中證能源ETF、永贏股息優選和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一舉奪得基金1月份成績榜單的前三名,凈值增長都超過7.5%,最高的匯添富中證能源ETF的凈值增長達到8.67%(見表)。其中,永贏股息優選的重倉股也均是中國核電、中國廣核、華電國際等“中字頭”能源股。
1月24日,國資委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將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同時介紹了2023年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及2024年國企改革重點方向與相關舉措。受此催化提振,“中字頭”板塊表現強勢,部分個股連續漲停。1月25日,國央企相關主題ETF資金凈流入合計超過11億元,博時央企創新ETF(515900)作為規模最大的央企創新ETF規模一度突破50億元。而整個1月份,Wind資訊顯示,南方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517180)資金凈流入5.45億元,國泰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517090)資金凈流入2.91億元。
Wind數據顯示,縱向歷史來看,截至1月24日,中證中央企業和中證地方國有企業PB估值分別處于近十年以來5.22%和0.08%的分位水平。萬聯證券建議,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績效考核要求下,央企估值回升動能增強。可關注業績增長預期較強、經營穩健及信息披露較為規范的“中字頭”央企。
公私募分析“中字頭”有望成為新主線
“中字頭”板塊能否再成新主線?此次行情是否具有延續性?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楊振建認為,“中字頭”央企有望成為當前的新主線,核心原因在于,當前經營穩健、估值偏低,注重投資者回報的央企是當前不確定性較高的市場中的稀缺資產。“首先,央企在去年國內外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整體經營穩定,效益實現了穩步增長。2024年,央企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將延續。其次,央企當前整體處于歷史較低估值分位水平,行情的持續空間仍然較大。最后,國資委提出注重價值發現,提升投資者回報,在當前不確定性較高的環境下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確定性的收益預期,在當前具備確定性溢價。”
私募排排網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3.33%的私募認為重磅利好刺激下,央企投資價值凸顯,有望開啟一輪中長期行情,其中,53.33%的私募認為至少會是中期行情,另有40.00%的私募更為樂觀,認為會成為年度主線,有望開啟一輪螺旋式上漲的長期行情;而認為央企只是一輪短期行情的私募占比僅為6.67%。
鼎呈投資總經理毛宇表示:“熊市的底部都是國家隊真金白銀買出來的,而大資金的短期進出非常困難,所以我們認為這次國家隊大量買入中字頭央企股票,大概率不是短期行情而是長期配置方向,催化劑是國資委將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然后以長期資金驅動長期邏輯,通過股權激勵、資產整合、提高分紅等方式,實現央國企的基本面改善和估值重塑,持續做大做強國有資產,這是我們認為支撐長期行情的核心邏輯。我們更看好科技板塊,一方面是中美競爭的焦點在科技領域,不論是國產替代邏輯,還是美股科技龍頭在A股的映射,都需要科技板塊有相應的資金支持和股價表現;另一方面科技央國企在舉國體制下具有 ‘鏈長’的重要地位,同時具備業績成長和估值提升的雙重支撐。”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