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開年連連下跌 這些基金卻被“買買買”
2024年開年以來,上證指數連連下跌,14個交易日已經下跌了4.8%,進入到了2800點保衛戰,ETF市場也頻頻發生資金異動。《大眾證券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發現,新年以來,滬深300等寬基ETF繼續成為市場資金的"心頭好",連續多個季度被資金凈流入。
7只基金連續獲得資金凈流入
近期,滬深300ETF的成交額顯著放大,引發市場關注。
Wind數據顯示,1月17日,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成交額分別達到45.76億元、44.92億元、42.79億元、42.41億元;1月16日,滬深300ETF成交同樣放量顯著,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成交額分別高達59.25億元、36.43億元、40.67億元和47.17億元,遠超此前成交額。而1月15日,這四只基金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交額達到30億元外,其它三只成交額均不超過8億元。
拉長區間來看,截至1月17日,今年來有9只基金的資金凈流入額超過10億元,其中又有7只基金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連續獲得資金凈流入,它們分別是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安創業板50ETF、景順長城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見表)。

具體來看,本月易方達滬深300ETF資金凈流入額排名第一,達到104.34億元,景順長城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雖然排名第七,但資金凈流入額也達到12.64億元。如果加上過去三個季度的資金,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的資金凈流入額達到565.65億元,排名第一。
分析稱市場估值在歷史最低水平
中庚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丘棟榮在最新的季報中表示,市場繼續回落至低位,估值幾乎就在歷史最低水平,市場階段性以長邏輯進行悲觀定價,部分時點觸及歷史趨勢線。2023年四季度,國內經濟修復趨緩,政策蓄力但尚未轉化為動能,供需矛盾較為突出。但展望2024年,宏觀層面仍有樂觀因素,主要三個層面:1)財政蓄力到發力,提升經濟動能,如能實現正向循環,供需矛盾消退,適度通脹回歸,則經濟有望從企穩到增長;2)較大幅度降息和積累的風險在一定程度出清后,經濟節奏修復至常態,消費、投資信心將有明顯恢復;3)美國加息周期結束,庫存轉向回補,產能構建興起,全球經濟有望迎來回升,中國經濟將受益于此。
中金公司表示,盡管近期市場走勢偏弱,但交易情緒再度降溫也意味著資產價格已經計入投資者過于悲觀預期,而與此同時對市場有利的因素也在邊際增加,包括:1.市場估值處于歷史較極端水平,截至1月12日,滬深300指數的前向市盈率8.8倍,對應股權風險溢價位于歷史均值上方1倍標準差以上,機構重倉藍籌股的估值風險已經得到充分釋放。2.去年底至今PSL重啟、存款利率調降以及部分城市地產政策優化等穩增長相關政策漸次落地,對經濟的支持效果也有望逐步顯現。
投資選擇上,國海證券分析師李楊認為,相對寬基ETF,指增ETF相對較好的業績與不及預期的規模擴張間,反映出了這類產品與場內投資者當前的需求特征的差異。參考海外市場,在ETF基金產品結構固化階段,主動ETF迎來快速擴張,2006年主動ETF出現以來,越來越多的新進機構選擇布局主動ETF。當前國內ETF規模仍在高速擴張,但股票型,尤其是行業主題類ETF當前規模增速不斷放緩,產品明顯轉向寬基化,以指數增強為代表的主動ETF可在寬基指數的基礎上增強收益,未來發展空間可觀。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