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券商縱論2024年銀行股走勢
2023年A股行情已經收官。Wind數據顯示,銀行指數(中信一級行業)在重重壓力之下全年整體下跌1.42%,小幅跑贏大盤,在30個中信一級行業漲幅榜中排在第13位。具體來看,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普遍漲幅居前,其中,中行和農行的全年漲幅在30%以上;寧波銀行、蘭州銀行、平安銀行等則跌幅較大,其中寧波銀行全年下跌36.75%。伴隨著經濟的波動,銀行板塊個股走勢的分化也愈加顯著。
那么,經歷風雨洗禮之后的銀行板塊將以怎樣的面貌迎接嶄新的2024年?又該如何把握2024年銀行股的投資機會呢?《大眾證券報》記者特別整理匯總了20家知名券商觀點,供投資者參考。
估值有望迎來向上修復
“業績筑底、價值重估”,是券商機構分析師對2024年銀行業較為普遍的預判。
“2023年銀行業息差收窄幅度較大,系利率和結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東興證券分析師林瑾璐認為,影響2024年息差的正負因素兼而有之,綜合來看,她認為息差有望于今年下半年筑底。“考慮到政策轉向呵護行業合理息差水平,預計政策紅利將逐步釋放,包括進一步調降存款利率等。”
興業證券分析師陳紹興也指出,2017年以來,銀行不良處置、減值計提力度明顯加大,存量風險加速出清,大額風險暴露接近尾聲;同時撥備計提充足、不良認定更加審慎,2022-2023年不良核銷規模、減值計提已呈現下降趨勢,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有望迎來周期性拐點。
從估值層面看,國泰君安分析師張宇指出,當前板塊估值水平已基本回到2022年10月低點,部分個股創出新低。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則進一步指出,當前銀行板塊估值處于低位,經歷過房地產風險暴露、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后,板塊潛在利空明顯減少,意味著估值下行風險小。他認為隨著宏觀經濟恢復向好,銀行板塊存在估值修復的潛力,因此維持行業“超配”評級。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呈祥更是在銀行業2024年度投資策略報告中特別強調,“我們認為投資者或仍對景氣修復有疑慮,沒有充分認知到銀行價值重估的重大意義。”他指出,首先,投資銀行要看預期,隨著經濟回暖預期加強,提前布局左側;其次,本輪銀行重估或是全方位的,隨著“三底”的臨近,銀行ROE或企穩,且PB已較為充分地反映隱含不良;最后,增量資金的入市(匯金入市和公募持倉回升)將有效推動銀行股估值向上修復。
凈利潤全年增幅或超2%
受息差收窄及有效信貸需求仍然不足等因素影響,多家券商機構分析師預計2024年上市銀行整體營收增速或仍呈現負增長。
中金公司分析師張帥帥指出營收端的壓力主要來自于:1、息差下行趨勢延續,利息凈收入仍將承壓;2、基金、保險傭金下調影響陸續顯現,財富管理收入受到影響;3、債券收益率可能繼續下行,但下行幅度低于2023年,其他非息收入貢獻下降。鑒于這些因素,他預計2024年上市銀行營收增速同比下降0.1%,同時考慮到目前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處于歷史較高位置,撥備成本有節約空間,預計2024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3.2%,業績增速有望保持穩定。
招商證券分析師邵春雨也較為悲觀。他認為中長期來看,隨著地產大時代或將結束,國內基建空間收窄,直接融資對間接融資替代比例的提升,信貸需求不足或是長期問題。因此,他預計2024年信貸需求依舊較弱,息差也將較2023年下降10BP左右,他預計今年全年盈利增速在2%-3%,而營收增速則介于-2%至-3%。
不過,浙商證券分析師梁鳳潔和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則略顯樂觀。梁鳳潔預計2024年銀行業整體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3%和2.4%,“2024年銀行營收主要靠以量補價。節奏上前低后高,自2024年二季度開始呈現逐季修復態勢。子行業來看,預計城農商行盈利增速韌性更強,得益于規模增速高、息差韌性強。”王一峰則測算表示,2024年上市銀行營收增速有望實現0.1%的正增長,較2023年提升2.3pct;在銀行維持適度撥備計提力度的情況下,預計凈利潤增速約為2%-3%,盈利增速總體維持穩定。王一峰認為,2024年相比2023年將更“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增強信貸投放穩定性”導向下,信貸脈沖不再強勁,但對銀行股價也可能缺少催化;其二,貸款邊際定價不再大幅下行,負債成本管控更為強化,NIM收窄壓力相對減輕,廣義“空轉”得以壓縮,負面消息隨之減少;其三,銀行業經營仍處于低利率環境之中,業績不太會出現顯著波動;其四,整體估值處于低位,不同銀行間估值有所收斂,機構持倉更趨于避險。
尋找分化年的優質銀行
盡管2024年銀行業績承壓的潛在因素依然存在,但申萬宏源分析師鄭慶明認為行業整體已逐步從利空 “懸而未決”到“算得清”。在業績尋底過程中,他建議緊握銀行業績分化主線,聚焦更早走出息差、營收拐點的優質銀行:一是在實體需求小步復蘇的進程中,優選估值已被“下殺”的優質區域性銀行,以蘇州銀行、瑞豐銀行、常熟銀行、寧波銀行為代表;二是悲觀情形下若經濟未見復蘇,基于國有大行的金融安全地位、TLAC達標的客觀要求,長期可持有國有大行獲取“固收+”收益。
展望2024年,東方證券分析師屈俊指出,“金融強國”的提出奠定了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全年或是銀行基本面筑底之年。投資策略上,他建議沿著兩條主線進行布局:一是江浙地區優質城商行,二是國有大行。他指出,前者一方面受益于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全年信貸投放或較為可觀,另一方面息差受損可控,非息收入增速有望邊際改善,且估值調整最為顯著;而后者在當前央行傾向于呵護銀行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背景下,成本端有望迎來持續補償,加上持續抬升的撥備覆蓋率使得反哺利潤也有一定空間。
“2024年,是否會有轉機?”安信證券分析師李雙在策略報告中預計2024年經濟的修復將是波浪式的進程,在長期經濟轉型與短期風險防范的微妙平衡中,銀行股的轉機也在逐步醞釀。基于這一判斷,他給出了三條主線:一是信用成本有下降空間的標的,推薦成都銀行、常熟銀行;二是高股息標的,國有大行具備配置價值;三是經濟預期明顯改善受益的標的,推薦招商銀行、寧波銀行。
梁鳳潔也表示看好2024年銀行板塊絕對收益,其中,前半段更看好小銀行的估值修復行情,后半段則看好大銀行的絕對收益行情。選股上推薦“大而穩+小而美”的“啞鈴組合”,即“大而穩”優選股息率高、撥備厚、渠道下沉的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小而美”優選彈性大、區域佳、模式優的中小銀行,推薦浙商銀行、江蘇銀行、常熟銀行,關注瑞豐銀行、渝農商行。
記者 趙琦薇

20家券商機構關于2024年銀行股投資策略一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