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構建“善本金融”體系 輸出金融社會價值
2023年以來,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秉承總行“善本金融”理念,圍繞五篇大文章,從社會價值角度推動金融回歸本源,致力于把金融服務的落腳點放到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真正受益上。截至10月末,分行供應鏈金融余額116億元,較去年末增加42億元;服務上下游客戶1653戶,較去年末增加665戶;科創金融余額84億元,較去年末增加6億元;普惠金融余額226億元,較去年末增加29億元,客戶融資成本較去年末下降近39BP;綠色貸款余額137億元,較去年末增加61億元。
堅持金融為民
構建服務實體經濟長效工作機制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浙商銀行重新審視金融內在邏輯,確立服務功能第一性,踐行“善本金融”理念。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也從四個方面構建服務實體經濟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凸顯“善”的價值導向。對符合“浙銀善標”的客戶給予利率優惠,加大資源投入,給正向正行的企業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二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減費讓利、創新產品。對五大領域企業特別是科技、綠色、數字、供應鏈等重點企業,給予較大幅度的利率優惠,并創新推出一系列線上化、無抵押的融資產品,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三是對小微企業繼續開展紓困幫扶。對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給予接續支持;四是依托金融顧問制度優勢。加強與當地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N”種資源的協作,整合優勢資源,為企業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
強化科技金融
深化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在強化科技金融方面,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深化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同時,該行還積極踐行綠色金融,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助力綠色經濟發展,還持續推進普惠金融,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當下,一是加大對初創期、成長期企業培育。對符合要求的科技企業給予50BP利率優惠;二是迭代升級服務模式。加強 “人才貸”“科創積分貸”“科創共擔貸”等特色產品運用,對符合要求的專精特新、擬上市企業等客戶給予20-50BP疊加利率優惠;三是加強對高科技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對符合要求的企業給予50BP利率優惠,對高科技人才、科創企業董監高個人貸款給予20BP利率優惠。
踐行綠色金融
全力助推雙碳經濟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綠色金融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助力綠色事業健康發展。
一是持續降低綠色信貸融資成本。對新投放的綠色信貸業務和符合碳減排支持工具要求的業務,分別給予10BP和35BP利率優惠;二是持續豐富融資模式。深化探索與環境績效相關的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抵質押擔保方式;三是積極拓寬合作渠道。持續推進與各地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在碳債券、碳質押等方面的對接。
落實普惠金融
強化金融服務保障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多措并舉,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一是持續擴大降費讓利業務范圍。對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等五大領域的小微企業,減免信貸資金管理費、提前還款或延遲用款違約金等費用;二是積極豐富服務模式。全力滿足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轉型升級等“首貸”融資需求,持續推廣創新線上化、無抵押融資產品,優化服務流程;三是繼續做好小微企業紓困幫扶。通過合同調整、借新還舊等方式對經營暫時困難的小微企業給予接續支持。
通過以上措施,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優質的金融服務,助力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完善養老金融
構建多元化服務體系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養老金融產品和多元化的養老金融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助力養老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為養老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一是打造數字化“養老賬本”。將電子社保卡、個人養老金、保險、基金、理財、儲蓄存款等養老金融相關功能模塊整合為養老金融專區。
二是推進養老客戶服務示范網點建設。持續推進網點便民服務區、助老設備等軟硬件設施升級,做好適老化、便民化改造,彰顯金融服務溫度。
助力數字金融
全力提升服務質效
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可獲得性,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一是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強化大數據在用電、用氣、用油等領域的運用,總行創新推出“電費證”等產品,并給予50BP利率優惠。深化數字化授信審批機制運用,充分挖掘供應鏈交易、稅務等內外部數據,推動大數據風控模型建設,創新供應鏈上下游客戶授信審批機制,提升服務效能;二是依托總行煥新推出的善融資產池。從生態互聯、資產入池、出池融資、跨境融合、集團財管、客戶體驗六方面全面升級資產池核心功能。
下一步,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將緊緊圍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省委專題會議精神,積極踐行“善本金融”理念,牢記“國之大者”的站位和“金融為民”的宗旨意識,扎實推進惠企惠民各項舉措,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吳建平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