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中行:打造科技金融新標桿 點燃科技金融“強引擎”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中國銀行蘇州分行(下稱“蘇州中行”)堅持高站位推進、高標準服務、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企業需求精準匹配、拓客模式迭代升級、金融業務增量擴面,點燃科技金融賦能區域創新發展的“強引擎”,持續助力蘇州高質量發展。
高站位推進 企業需求精準匹配
科技創新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傾力澆灌。蘇州中行注重從全局著眼做好謀篇布局,在健全政策體系、體制機制等實踐中大膽探索,傾力推動科技金融服務精準觸達企業,打造了從“頂層設計”到“服務落地”的蘇州中行方案。
例如,出臺《蘇州分行攻堅科技金融十大行動措施》,聚焦提升商行服務質效、強化行司協同合力、深化生態合作建設三個方面,全力推動科技金融業務破局成勢;發布 《蘇州分行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構建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體系,打造熱帶雨林式科技金融生態。
科技金融涉及多業務條線,統籌協調工作尤為關鍵。蘇州中行成立科技金融柔性工作組,凝心聚力推動各項科技金融政策落實落細。在公司條線,形成了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及專業人才的梯隊隊伍,開展科技金融送教上門活動;在風險條線,形成了科技金融專業審批人,推出科技金融審批“明白紙”,進一步明確審批指引和風險偏好等。為擦亮科技金融“窗口品牌”,蘇州中行根據自身業務發展、資源稟賦及人力資源配置等情況,設立了2家科技支行、11家科技特色網點,致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務“示范標桿”。
高標準服務 拓客模式迭代升級
科技企業具有輕資產、高技術、高風險特質,融資難屢見不鮮。蘇州中行深度調研地方重點行業細分賽道特點,持續革新傳統信貸評判標準,豐富科技信貸產品體系,為更多科技企業送上“金融福利”。
針對生物醫藥研發類企業無盈利、缺抵押的情況,蘇州中行首創生物醫藥打分卡模型,讓科創企業的融資難題迎刃而解。迄今為止,該行累計服務生物醫藥企業近1100家,實現授信合作近220家。此外,蘇州中行還致力于探索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合作新機遇。今年,轄內吳中支行協助當地政府舉辦了生命科學創新生態聯盟首屆創新診療產業論壇,與各界專家共同探討產業創新生態建設,共謀發展大計。
作為評價科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知識產權也是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重要切口。蘇州中行將企業的商標、著作權、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要素納入評價體系,改變了單一依靠專利權的傳統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該行還運用線上線下“惠如愿·知惠貸”產品,讓更多科創企業“知產”變“資產”。蘇州某輕資產互聯網公司致力于研發基于大數據知識產權評價的智能風控產品,搭建鏈接政府、金融機構和科創企業的知識產權金融公共服務平臺。企業成立時間不久,暫無有效專利在手,但已注冊品牌商標。蘇州中行主動對接該企業授信需求,創新運用多種知識產權混合質押融資模式,以“商標質押+抵押”組合方式為其提供1000萬元授信支持。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蘇州中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筆數78筆,質押登記金額超8億元,質押登記筆數列當地四大行第一。
高質量發展 金融業務增量擴面
蘇州中行正以科技、金融為“兩翼”,高質量服務科創企業茁壯成長,主動融入蘇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伴隨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蘇州某智能汽車企業生產運營所需流動資金大幅增加。在單純以盈利能力、抵押擔保作為評價指標的傳統授信模式下,獲批銀行授信增額難度較大。針對這一情況,中國銀行蘇州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分行創新采取科技金融審批模式,將其作為蘇州中行首筆科技金融試點業務,幫助企業信用總量從300萬元增加到4000萬元。
蘇州某半導體企業需要并購重點產業鏈伙伴、擴大生產線、補充日常周轉資金等。蘇州中行專設服務工作小組,迅速回應企業需求,并于今年為該企業送上超4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大禮包”。
這只是蘇州中行為地方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的剪影。近年來,該行圍繞當地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全力推動科技型企業貸款量增面擴。截至目前,該行科技金融授信余額近600億元,授信客戶數近3000戶。
在新時代擘畫的宏偉藍圖中,蘇州中行將持續深化科技金融攻堅力度,奮力推進科技金融跨越式發展,為蘇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自強多作金融貢獻。一驕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