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進入布局黃金期,中銀創新醫療力爭創造持續α
2023年四季度以來,A股市場經過反復磨底后,醫藥生物行業開啟反彈。Wind數據顯示,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間,申萬醫藥生物指數(801150.SI)上漲6.9%。被視為“長坡厚雪”的醫藥板塊,伴隨多重政策利好加持,景氣度持續上升。
創新藥持續發力
9月以來,以減肥藥為代表的創新藥板塊走強。消息面上,多重利好加持,包括創新藥定價政策出現寬松預期、年度醫保談判進度更新、國產創新藥獲批在美上市等消息。
根據當前醫藥行業趨勢來看,隨著基本面持續改善,行業長期發展韌性仍在。
從支付端看,2023年1-9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支出20378.33億元,同比增長17.9%,保持著較高速度增長。(來源:國家醫療保障局,披露時間:2023年10月25日)這意味著,隨著醫藥技術的快速進步、居民醫療需求逐步釋放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等原因,或為醫藥行業持續增長提供了長期確定性。
同時考慮到醫藥行業前期回調充分,向下波動的空間或相對有限。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801150.SI)估值處在歷史較低位置,10年的市凈率分位在5%以內,10年的市盈率分位在20%,這意味著行業潛在向上修復空間可能相對較大,底部區間的估值波動風險也可能相對可控,投資性價比亦可能相對較高。
中銀創新醫療力爭創造持續α
作為市場上同時具備A股+港股雙底倉的醫藥主題基金,中銀創新醫療聚焦創新醫療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中銀創新醫療的基金經理鄭寧是醫藥板塊研究員出身,具有扎實的行業研究經驗,目前已有8年證券從業經驗和1年投資管理年限。
深耕醫藥板塊多年,鄭寧逐步形成了自己在醫藥行業的投資框架,看重投資標的的中長期價值,堅守價值投資策略。在他看來,買一個標的是為了享受公司長期業績增長的回報,他不會對大公司有執念,也不會對小公司置之不理,而是通過廣覆蓋力爭打造具有性價比的投資組合。
歷史業績方面,以在管產品中銀創新醫療A為例,鄭寧于2022年7月起開始管理,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銀創新醫療A近1年收益率11.2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0.77%,超額收益12.06%。該基金機構持有者占總份額比例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中報已達到80%以上。(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
根據當前行業估值和點位水平,談到未來醫藥行業的投資潛力,鄭寧表示,現在整個醫藥的估值或在歷史底部位置,考慮到主流的醫藥股公司未來三年的利潤增速預期,再加上估值的彈性,對行業未來表現相對樂觀和積極。
并且,鄭寧在醫藥領域重點關注創新藥的投資價值,他表示,創新藥作為醫藥板塊中最具潛力的領域,目前基本面較強,這亦是三端共振報表兌現的結果。
他解釋到,所謂三端共振,第一是需求端的高速增長,其次供給端在改革和收縮,最后是支付端變得更加透明。三端共振有望推動公司收入端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同時銷售費用率和研發費用率占比下降,利潤端有望以超過收入的增速增長,更具投資吸引力。 明芳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