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江蘇信貸投放繼續居全國首位 對實體經濟讓利金額超過百億元
“前三季度,江蘇金融總量繼續較快增長,信貸投放居全國第一,且延續‘質優、價降’特征,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在近日召開的2023年第四次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朱慶介紹,今年1-9月,江蘇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3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3386億元;其中,本外幣貸款新增2.60萬億元,居全國第一。另據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貨幣信貸處副處長陳實介紹,截至2023年9月末,在江蘇落地和實施的央行政策工具有13項,存續余額近7000億元,對實體經濟讓利金額超過100億元,支持發放相關領域貸款超過1萬億元,有力促進了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
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數據顯示,9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9%,已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基礎設施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9%,比6月末加快0.1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5.2%,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0.5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1%,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9.4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6%,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9個百分點。
從貸款投向結構看,一是實體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企業貸款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新增2.28萬億元,同比多增4122億元,占同期全部貸款新增總量的87.8%,比去年同期上升5.2個百分點;其中,企(事)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53萬億元,同比多增4756億元。二是住戶貸款同比少增,但消費貸款有所改善。前三季度,住戶貸款新增3221億元,同比少增667億元。其中,住戶經營貸款新增2862億元,同比多增210億元,有效支持了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的生產經營活動。前三季度,住戶消費貸款新增359億元,同比少增877億元,但9月受存量房貸利率下調背景下住戶提前還款減少等因素影響,個人購房貸款增量由負轉正,9月新增16億元。
借款人利息負擔明顯下降
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 《關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后,江蘇省內中小法人金融機構即在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指導下迅速研究出臺了具體實施細則。從實施情況看,除少數村鎮銀行采取逐戶協商調整外,其余金融機構在9月25日對符合條件的存量房貸利率進行了批量調整,對于其他還需要借款人提供證明材料、銀行予以認定的情況,各金融機構也積極與借款人溝通、加快審核認定。據新聞發布會披露的數據,截至10月22日,全省累計下調存量房貸利率373.81萬筆、金額22971億元,占符合條件存量房貸的97%以上,調整后加權平均利率為4.28%,平均降幅約0.77個百分點。
“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調政策的影響面比較大,社會公眾對此關注度較高。”陳實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表示,政策落地后,符合條件的借款人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政策紅利,尤其是前期利率較高時期的借款人,利息負擔有了更為明顯的下降。
促進跨境投融資成效顯著
值得一提的還有,近年來,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促進跨境投融資領域高水平開放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資本項目管理處副處長徐雁在回答 《大眾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力推動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創新試點。2021年6月,獲批在蘇州工業園區和昆山金改區開展信貸資產跨境轉讓、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一次性外債登記等5項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創新試點。截至2023年9月末,5項試點已全部落地見效,累計辦理業務198筆,涉及金額275.42億美元,惠及市場主體184家。
二是有序推進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2021年3月,獲批在全省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 (QDLP)對外投資試點,試點額度50億美元;精準對接和引導市場主體,有力推動了兩批共5家企業開展試點,發放額度6億美元。
三是積極支持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2021年6月,獲批在蘇州工業園區和昆山金改區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可在最高不超過等值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2022年5月,將試點范圍推廣至全省、主體類型新增“專精特新”企業、額度提高至等值1000萬美元。截至2023年9月末,全省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企業47家,落地額度7.38億美元,實現了試點業務國家、省、市三級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全覆蓋。
徐雁還表示,下一步將爭取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政策在我省先行先試,同時,引導QFLP、QDLP規范開展跨境投資,建立健全試點外匯管理便利化制度;爭取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主體范圍,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