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比拼

此前的稿件中我們著重盤點了42家上市銀行的業績表現,而資產質量則是衡量一家銀行能否持續取得良好業績的有力保障。國信證券分析師陳俊良明確指出,資產質量和撥備計提正是銀行歸母凈利潤增速差異的主要原因。
《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今年6月末,42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從0.72%到1.93%不等,其中,17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低于1%,成都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最低為0.72%,青農商行不良貸款比率最高為1.93%。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來看,銀行之間的分化更為顯著,在有7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到500%以上的同時,也有9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低于200%,其中,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 撥 備 覆 蓋 率 最 高 ,達571.07%;而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最低,僅146.85%。
國有行:郵儲銀行步履穩健
六大國有行中,郵儲銀行無論不良貸款比率還是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都是最佳的。其0.81%的不良貸款比率不僅最優,而且是該指標唯一低于1%的國有行,385.51%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也是在國有行中居首。“撥備安全墊厚實,具備盈利釋放空間”,東興證券分析師林瑾璐指出,郵儲銀行依托“自營+代理”運營模式,通過布局近四萬個營業網點,奠定了扎實的客戶基礎和負債優勢,她預計該行在較強客戶基礎和資產質量保持穩健下,隨著財富管理體系升級,下半年利潤有望平穩釋放。
農業銀行是撥備覆蓋率在300%以上的另一家國有行。海通國際分析師林加力在點評報告中指出,該行資產質量為2014年以來最佳,認為在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公和零售資產質量扎實改善,撥備繼續夯實的背景下,維持該行“優于大市”的投資評級。
六大行中,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建設銀行(1.37%),撥備覆蓋率最低的則是中國銀行(188.39%)。
股份行:招商銀行遙遙領先
九大股份行中,招商銀行是毋庸置疑的NO.1,無論是0.95%的不良貸款率還是447.63%的撥備覆蓋率都從側面印證了該行過硬的資產質量。尤其是447.63%的撥備覆蓋率與其他股份行相比可以說是遙遙領先(排在第二的平安銀行為291.51%)。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指出,招商銀行深耕零售業務30余年,零售業務具有較深的護城河,這種護城河在于切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精神,追求極致的客戶體驗,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大的客戶粘性,他進一步指出,“經濟逐步企穩復蘇預期下,無論是從微觀資產負債表修復帶來零售信貸回暖,還是收入預期改善提振財富管理業務機會角度,公司均具有較大的估值修復彈性。維持‘買入’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6月末,股份制銀行中的民生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雖然較2022年末的142.49%提升至146.85%,但仍低于150%的監管紅線,且是唯一一家低于150%的A股上市銀行;而華夏銀行則是股份制銀行中不良貸款率最高的一家,達1.72%。
城商行:成都銀行同業翹楚
整體看城商行間不良貸款比率和撥備覆蓋率的差距是四類上市銀行中最大的。
從不良貸款比率這一指標來看,成都銀行以0.72%成同業翹楚。平安證券分析師袁喆奇認為成都銀行作為一家根植成都的城商行,在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升級下,未來的發展潛力值得期待。“結合公司收入端表現出的較強韌性,資產質量不斷優化以及撥備保持充裕,我們上調公司2023-2025年盈利預測。”袁喆奇表示考慮到區域資源稟賦帶來的高成長性和資產質量優勢,看好該行估值溢價的持續和抬升空間,維持對該行“強烈推薦”的投資評級。
從撥備覆蓋率來看,杭州銀行超過了570%。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馬鯤鵬指出,杭州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優異,行業領先的風險抵補能力為其業績進一步釋放保駕護航。展望全年,他認為杭州銀行通過內生外源雙渠道補充資本,為其后續的信貸投放儲備彈藥,預計將保持25%以上的利潤增速。值得一提的是,10月19日,杭州銀行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業績快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74.3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歸母凈利潤116.9億元,同比增長26.1%。
農商行:青農商行不良最高
常熟銀行、無錫銀行和張家港行可以說是農商行中并駕齊驅的 “三駕馬車”,無論是不良貸款比率還是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這三家銀行都排在農商行前三位。
其中,常熟銀行0.75%的不良貸款比率略高于成都銀行。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表示,公司專注個人經營貸投放,風控優秀并不斷下沉渠道拓寬市場;同時,公司息差保持穩定帶動營收增長。“常熟銀行商業模式專注,客戶結構持續做小做散,資產質量保持在優異水平,建議積極關注。”
無錫銀行則以553.72%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居首。招商證券分析師戴甜甜表示,考慮到無錫銀行所處區域經濟發達,盈利增速保持較高水平,資負結構改善,資產質量持續優異,故維持對其“強烈推薦”的投資評級。
此外記者注意到,青農商行1.93%的不良貸款比率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最高,但中信證券分析師肖斐斐認為該行扎根青島,服務地方,零售轉型處于穩步推進期,加上上半年業績增長較穩健,資產質量進一步鞏固,小幅調升了對該行2023-2025年的盈利預測。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