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銀行凈利增速拔得頭籌 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報業績盤點
27.2%,這是江蘇銀行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同比增幅,也是42家A股上市銀行該業績指標的同期最高增幅。《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在20%以上,其中有4家城商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2家農商行 (常熟銀行、無錫銀行);與此同時,有5家銀行的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浦發銀行以23.32%的降幅居首,鄭州銀行的下降幅度也接近20%。由此可見,銀行間的業績分化已日漸加大。
國有行:
中行營收增速領跑
銀行之間業績的分化即便是在國有行中也越發凸顯。
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行超過8%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不僅在六大國有行中居首,而且相較排名第二的交通銀行(4.77%)也是遙遙領先的,同期工行和建行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35%和0.59%。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指出,中國銀行核心盈利要素穩定、管理水平高效、經營質效平穩,公司在綜合化全球化方面的特色發展,有望進一步促進公司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內外融通發展。
六大國有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全部為正,其中,郵儲銀行以5.2%的增幅居首,中行增幅最小僅0.78%。申銀萬國分析師鄭慶明認為,郵儲銀行在普惠、涉農、綠色信貸繼續發力下,優異的資產質量將繼續反哺業績增長。
股份行:
浙商銀行營收一枝獨秀
從營收增速來看,股份行今年上半年近乎 “全軍覆沒”,9家股份行中只有浙商銀行實現了營收增速的同比正增長,增幅為4.68%。平安證券分析師袁喆奇指出,浙商銀行作為唯一一家總部在浙江的股份行,在跨區域布局、股權結構屬性、政銀關系構建、供應鏈金融業務拓展等方面都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他預計在“深耕浙江”的發展戰略支撐下,公司對公、零售業務有望繼續穩健發展。
從凈利潤增速這一指標更能看出不同銀行之間的明顯分化,平安銀行以14.94%的同比增幅領先同業,浙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也在10%以上,與此同時,有3家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浦發銀行的下降幅度更是超過了20%,在同業墊底。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認為平安銀行戰略執行能力強,隨著 “重塑資產負債經營”的新三年目標逐步邁進,預計綜合收益可以實現穩步上行。
城商行:
江蘇銀行凈利增速居首
27.2%的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速,讓江蘇銀行再一次站上了17家城商行,乃至A股上市銀行的頂端。值得一提的是,在凈利潤高速增長的同時,江蘇銀行已經連續保持營收增速的雙位數增長。華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鄭小霞指出,江蘇銀行無論順逆周期都能保持穩健且強韌的資負管理能力、創收降本增利能力,使得其已經成為當前市場環境下難得的具備加速成長能力的銀行。她認為在數智化轉型率先見效下,主要布局長尾客戶的普惠小微業務、零售消費金融業務都有望持續受益,故維持對該行的“買入”評級。
從營收增速來看,長沙銀行、成都銀行、江蘇銀行和齊魯銀行4家銀行今年上半年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其中,長沙銀行以12.12%的增速居首。浙商證券分析師梁鳳潔表示,展望2023年全年,受益于減值拖累繼續消退、非息收入低基數支撐,長沙銀行利潤增速有望延續回升態勢。
此外,鄭州銀行的業績表現在城商行中墊底,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52%的同時,凈利潤指標更是同比大幅下滑19.14%。
農商行:
常熟銀行全面領先同業
從整體情況來看,農商行是今年上半年表現最好的一類銀行,不僅凈利潤同比全部實現正增長,營業收入也只有渝農商行同比小幅下滑3.03%。
其中,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凈利潤增速,常熟銀行在10家農商行中都稱得上是獨占鰲頭。數據顯示,常熟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6%,是唯一一家該項指標取得雙位數增長的農商行;與此同時,20.82%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也超過了其他農商行。華西證券分析師劉志平指出,該行在深耕微貸市場的戰略推進下信貸形成有效投放,且信貸結構對息差的貢獻形成較強支撐,考慮到公司具備充足撥備,未來整體壓力明顯低于可比同業。
基于對上市銀行中報的分析,不少機構也給出了對于銀行股全年的業績預判。國信證券分析師陳俊良預計全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在0-5%之間,與中報差別不大。他進一步指出,凈息差將繼續拖累收入和凈利潤增長,但基于撥貸比處于近幾年高位,依然可以通過撥備反哺利潤,預計凈利潤增速仍將高于收入增速。考慮到后續經濟復蘇有望推動估值修復,他維持行業“超配”評級,個股方面,建議一方面在估值底部布局基本面長期前景優秀的標的,比如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另一方面隨著實體經濟復蘇,建議關注以中小微客群為主的小農商行,包括常熟銀行、瑞豐銀行、張家港行、蘇農銀行。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