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中特估”攻守兼備 華夏中證香港內地國企ETF重磅發行
今年以來,“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簡稱“中特估”)概念不斷發酵,相關板塊行情如火如荼進行中。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21日,萬得熱門概念中特估指數 (指數代碼8841681.WI)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22.40%,表現亮眼。其中,以三大電信運營商、三桶油為代表的“中特估”龍頭持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中特估”以央國企為投資主線,相比整體市場,港股央國企具備低估值、低波動、高股息率、高現金流的特征,體現的是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確定性回報能力的稀缺性,或將成為港股市場的新“核心資產”。另外在港股價值低估的當下,港股央國企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在此背景下,華夏中證香港內地國企ETF(513810)于8月3日起重磅發行,方便投資者把握港股“中特估”的歷史性布局機遇。
華 夏 中 證 香 港 內 地 國 企 ETF(513810)通過緊密跟蹤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 (指數代碼:H11153),為投資者一鍵布局港股“中特估”龍頭企業,提供一款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指數投資工具。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從中證香港100指數樣本空間中產生,從內地國有企業概念證券中選出市值最大的40個證券組成指數樣本,以反映香港證券市場中內地國有企業證券的整體表現。從申萬一級行業分布看,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銀行板塊所占權重最大,占比37.66%,通信和石油石化緊隨其后,分別占比13.80%和12.32%。從成分股來看,指數前十大成分股涵蓋了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囊括了例如中國移動、建設銀行、中國海洋石油等大市值龍頭股。且指數成分股全部被納入滬深港通,均為流動性較好標的。作為港股“中特估”的代表性指數,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在長短期收益上均優于恒生指數,截至2023年7月21日,近1年、近3年,近5年業績相對于恒生指數超額收益分別為+7.80%、+17.11%、+11.33%。(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7.21)
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也成為未來重點工作內容之一,同時,在當下美聯儲加息、全球金融博弈白熱化的宏觀場景下,資金偏向尋找低估值、高股息、穩定性高的行業,而“中特估”主題投資既符合政策指引,也迎合了大部分資金的投資偏好。一方面從進攻屬性看,中特估在政策支持的方向上具備了一定PB和ROE雙升的趨勢。另一方面從防守屬性看,在港股市場央國企普遍是高股息的資產,有防守的作用。所以,整體上“中特估”攻守兼備,既可以應對海外的波動,同時也可以在政策支持的方向上有盈利改善的可能,從而有望達到估值的提升。
經過近幾年長時間深度調整之后,港股 “中特估”的底部布局機遇顯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21日,從指數估值看,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估值為6.27倍,遠低于滬深300的13.09倍、中證500的17.68倍、中證1000的22.90倍以及內地民營指數的26.40倍,具有明顯的估值優勢;從指數分紅看,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股息率(近12個月)為7.24%,遠高于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主流寬基指數,具有更明顯的高分紅優勢;從折價率看,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成分股中有22家公司同時在港股和A股上市,H股價格平均折價66%,目前處于低位,相對于A股港股估值提升空間更為突出,長期配置價值顯現。另一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恒生指數市盈率(PE-TTM)為8.99倍,已經位于機會值(9.18)以下。從近十年經驗來看,恒生指數估值持續位于機會值以下的情況并不多見,僅2015-2016年、2022年底兩段時間。不難看出,港股處于價值洼地將為港股“中特估”行情未來演繹提供了較好的市場環境支撐。
據了解,本次發行的華夏中證香港內地國企ETF(513810)擬任基金經理華龍,碩士學歷,2016年7月加入華夏基金,歷任數量投資部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現任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副總裁,具備豐富的指數產品投研經驗。作為業內最早成立的量化投資團隊,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歷經18年發展壯大,已具有業內領先的ETF產品開發和投資管理能力。截至2022年末,華夏基金旗下被動權益產品管理規模超過3400億元,是境內首家權益ETF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基金公司,并連續17年穩居第一。此外,華夏基金也是境內唯一一家連續七年獲評“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的基金公司,指數投資實力備受權威認可(獎項評獎年度:2015-2021年度,中國證券報)。
展望后市,伴隨著“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和“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提出,央企國企有望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對自身成長性、治理機制和信息交流等問題不斷優化,壓制估值的因素可能逐步得到緩解,當前低估值現象有望得到修復。借道華夏中證香港內地國企ETF(513810),一鍵布局港股“中特估”龍頭企業或正當時。 明芳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