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研動態和二季報數據看哪些銀行股受到機構青睞
銀行板塊近期連續拉升,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銀行指數累計漲幅達8.43%,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漲幅居前。與此同時,剛剛披露完畢的基金二季報顯示,國有大行和部分頭部區域性銀行獲得了機構的大手筆加倉,此外,《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部分銀行也在近期接待了機構的密集調研。那么,從二季報數據和機構調研情況來看,哪些銀行股較受機構青睞呢?
8家銀行二季度被機構增持超億股
Wind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A股市場上,共有23只銀行股得到基金增持,其中,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行以及江蘇銀行和浙商銀行在內的8只銀行股,二季度基金增持數量超過了1億股,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以3.58億股和3.36億股的增持幅度居前。
從持有的基金數來看,招商銀行仍是當之無愧的NO.1,共被472只基金持有;其次是寧波銀行,被242只基金持有;興業銀行則被212只基金持有,屈居第三。
從持股總量來看,工商銀行被基金持有超10億股居首,其次是農行和招行,分別被基金持有9.42億股和8.58億股。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二季度末,江蘇銀行共被基金持有7.1億股,持股總量在銀行股中排名第四,不僅遙遙領先其他城商行,甚至超過了很多國有行和股份行。(詳見表格)

“二季度偏股型基金對銀行股持倉比例企穩回升,主要受兩方面因素提振,一是‘中特估’政策邏輯驅動,二是市場對‘穩增長’政策預期增強。”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進一步指出,從持倉角度看,基金對銀行板塊重倉持股的比例還處于低位,具有潛在提升空間,他建議關注三條主線:1、經營穩健,受益于“中特估”的國有大行以及中信銀行,在現階段無風險收益率下行,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背景下防御價值凸顯;2、區位經濟景氣度高,經營穩定的優質中小銀行,特別是江蘇銀行、成都銀行等優質區域頭部中小銀行;3、經營基本面優質的零售股份行,如招行、平安銀行等,在經濟修復的下半場,隨著“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力,零售銀行不論是個人信貸業務還是財富管理業務都具備較大的向上彈性,估值存在修復機會。
8家銀行7月獲機構線上線下調研
Wind數據顯示,在銀行股穩步走高的7月份,共有8家A股上市銀行接待了機構的調研(截至7月28日),從所屬Wind行業來看,全部為區域性銀行。其中,常熟銀行共被機構調研7次,次數最多;其次是蘇州銀行,共接待了6次機構調研;瑞豐銀行接待了4次機構調研;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分別接待2次機構調研;上海銀行、廈門銀行和齊魯銀行則各接待1次機構調研。
機構在調研常熟銀行時,問及銀行的跨區域布局計劃、對息差的展望以及上半年信貸需求和增量情況。常熟銀行方面表示,未來將繼續扎根縣域、服務三農兩小客戶,做深做透本地市場,審慎推進村鎮銀行兼并收購工作。銀行預計全年息差有望保持相對穩定,但也坦言今年上半年信用卡、票據貼現、消費、按揭增量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開源證券在7月17日對蘇州銀行以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調研后于7月23日即發布了“外謀擴張,內求變革,花開姑蘇尚可期”的公司首次覆蓋報告,分析師劉呈祥在報告中指出,蘇州銀行已進入上市后的高質量發展期,盡享區域紅利下,估值修復潛力較大,非利息收入增長空間廣闊。他認為該行資產質量底盤扎實,首次覆蓋即給予了“買入”評級。
此外,在7月18日首家發布半年度業績快報的瑞豐銀行,公司良好的業績表現也吸引了不少機構的關注。調研中,對于機構普遍關注的“微小融合”,銀行方面也給出了詳細解釋。“我們希望通過 ‘微小融合’,一是促進支行與微貸業務融合,在支行中發揮原微貸人員‘鯰魚’效應,實現信保貸款業務新突破;二是進一步促進傳統社區經理與原微貸客戶經理綜合化業務營銷的全面融合,全面推進存款、中收、信用卡、小微企業、國業等各項綜合化營銷工作;三是整合原來普惠金融部與微貸事業部的產品體系,實現產品業務打通,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提高人均創利能力。”數據顯示,瑞豐銀行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92億元,同比增長8.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0億元,同比增長16.8%。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在報告中指出,該行以民營經濟發達的紹興柯橋區為大本營,越城區和義烏市為新的增長發力點,實施大零售轉型和數字化改革兩大戰略,全行業務持續下沉,積極拓展小微融合市場,正致力于打造普惠小微的行業新標桿。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