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融信貸投放“質優、價降” 上半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居全國首位

“二季度,江蘇金融總量繼續較快增長,信貸投放呈‘質優、價降’特征,為推動全省經濟率先整體好轉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召開2023年第三次新聞發布會,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朱慶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8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386億元,居全國第一,其中,本外幣貸款新增2.2萬億元,同比多增4023億元,為歷年同期最高。與此同時,二季度,全省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98%、4.42%,同比分別下降0.24個、0.51個百分點,均為歷史較低水平。
《大眾證券報》記者還在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截至6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2.3%,連續14個月保持在20%以上較高水平;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1%,高于同期人民幣貸款增速12.4個百分點;科技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4%,高于同期貸款增速12.3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9%。
助力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
每一項科技創新的背后都離不開金融力量的鼎力支持。今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優化科創金融供給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見》,全力推動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幣信貸處處長李軍表示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推動金融體系加速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一是細化落實方案。按照《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和重點舉措,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認真謀劃,明確責任分工,結合各自實際進行細化、具體化,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二是加大監測評估。結合南京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契機,探索建立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創新效果監測評估制度,評估結果與相關激勵約束措施掛鉤。據悉,目前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創新效果監測評估機制已經在南京地區試點,后期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后將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運用。三是強化金融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質效。
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
近年來,綠色金融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江蘇省內金融機構也多措并舉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匯聚。
李軍在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省發行綠色金融債券40億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44.09億元。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通過“蘇碳融”和綠色再貼現支持綠色涉農、綠色民營小微企業4488家,金額867億元;同時,江蘇省累計落地碳減排支持工具296.2億元,帶動全省金融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493.6億元。
在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方面,一是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落實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試點工作方案,做好省級試驗區的申報評選工作,預計于下半年掛牌一批省級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二是聯合相關部門,制定《江蘇省碳資產質押融資操作指引(試行)》,加快完善并推廣碳資產質押融資操作模式,并先后推動水權貸、碳匯貸、生態產品價值(GEP)貸等創新產品落地;三是鼓勵和支持省內金融機構圍繞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探索建立個人及企業碳賬戶體系等方面,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創新實踐。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