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南京分行:多元賦能為科創企業發展蓄勢添能

科技賦能金融,金融反哺科技。在金融賦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路上,建行南京分行一直在砥礪前行。如何突破早期科創企業“輕資產”“高風險”“缺營收”等痛點堵點,全力支持企業勇攀高峰?建行南京分行用精準、高效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交出了答卷。創新服務“多快好省”多措并舉“加倍賦能”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是強鏈補鏈的生力軍。南京分行大力實施“鏈式”金融服務,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力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企業共同助力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建行的效率真是杠杠的,從第一次接觸到放款僅用12天,抵押貸款,強烈推薦中國建設銀行!服務超級好!成本還很低!”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在微信朋友圈為建行服務真切點贊。
該公司的生產趕工現場,車間內機械手臂開足馬力,控制室里工人們全神貫注,廠房中一條條全自動蓄電池生產線不停運轉。該公司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電池智能制造方面,在國際上具有極高的聲譽。疫情過后,該公司產品銷量急增,為滿足訂單需求急需擴大生產線,但公司苦于沒有足夠的資金。
建行南京城中支行了解到客戶困難后,第一時間組建專項團隊實地考察調研,根據該公司屬于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園區)制造業并有自有廠房的特點,為其量身定制融資方案,依托小微企業廠房快貸“一托三”模式,僅用7個工作日就完成申報、抵押、審批和放款的全流程,成功為該公司生產經營注入3000萬元“新鮮血液”。
除了“開源”,城中支行還積極為該公司“節流”,依托建設銀行“住房租賃”戰略,為公司量身定制“建融家園”項目。該項目的落地,將會大大降低公司為職員提供住宿的成本,“員工們住的好,住的安心,可以全力以赴干事業啦,‘建融家園’不僅助力我們企業留住了人才,更大大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公司負責人激動地說。
全面合作“攜手共進”共生共贏“持續賦能”
“專精特新”企業蓬勃成長,十年相伴“小而美”托起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行南京分行一直致力于成為合作企業最堅強的金融后盾、最值得信賴的“金融管家”。
“建行就像一位默默無聞但一直站在身后的朋友,時刻為你著想,關鍵時候為你挺身而出。”某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如是說。該公司是一家集壓力容器研發制造、裝備技術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現代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從最初開立一般結算賬戶,到建立工資代發合作,再到開立境內、境外保函、信貸支持,該公司與建行南京城南支行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雙方已攜手走過十余年。除了業務交流,城南支行還積極與企業開展黨建共建、志愿活動,定期走進企業舉辦“金融大講堂”,普及金融理財知識并宣講反電信詐騙案例,守護企業員工資金安全。
在多年合作中,建行南京城南支行堅持走進企業,了解企業需求,并持續提升企業服務質量。在一次日常走訪中,城南支行了解到該公司因擴大生產規模,二期項目即將投產,面臨巨大流動資金缺口。因項目投產迫在眉睫,支行立刻行動,展開項目對接工作,在了解項目詳細信息后,通過與省市分行上下聯動,迅速為該公司申請到14500萬元信用額度,并實現投放一億元流動資金。
國家戰略“把脈定向”金融發力“精準賦能”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基礎,銀行作為現代金融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承擔著有效配置社會資金的責任。建行南京分行通過新金融服務,將金融活水引入“專精特新“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正當我們在為資金缺口發愁時,建行主動伸出了橄欖枝,感謝建行。看著建行的客戶經理在廠區里來回奔波的身影,沒想到貸款這么快就下款了,我們堅信遇到困難,信任建行就對了!”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激地說道。
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數控金屬切削機床行業的領航者,也是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企業一直致力于創建中國高端裝備民族品牌,不僅擁有領域內核心技術,還實現了多項產品技術的突破,填補國內技術空白。近期,該企業因面臨廠房拆遷,且后期廠房建設及生產線更新將占用大部分自有資金,可能嚴重影響企業日常經營周轉。
建行南京自貿區支行了解情況后,迅速組織團隊上門走訪,多次與企業管理層交流,依托建行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豐富的案例、政策支持以及優質的金融服務方案,獲得該公司的高度認可。成功為其申請授信4000萬元,并實現投放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
服務龍頭的“一個點”,就能連綴產業鏈上的“一條線”,更能激活產業集群的“一大片”。 建行南京分行將繼續積極響應國家壯大“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支持,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創新的服務理念和特色金融產品,構建起產業集群鏈直營團隊工作機制,助力專精特精 “小巨人”企業擴大融資 “蓄水池”,從母子公司、資金鏈、集團等維度提高綜合服務效率,有力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融合轉化。
通訊員 高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