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年輕,讓我們談談養老:一家頭部公募的破圈實驗
導語:認識到很重要,但遲遲沒行動,怎么破?
5月的一個周末下午,許多人信步而入北京三里屯三聯韜奮書店,看到書店一角正在進行一場讀書分享會,氣氛很熱烈。
場地不大。在從一層密密麻麻碼到二層的書架前,紅、藍、白色的各式橫幅十分醒目,上面寫著“新青年未來計劃”“投給想要的未來”“打開時間的寶藏”等字樣。不論是屏幕上科技感十足的海報,還是清一色年輕的觀眾,或是B站百萬up主作為嘉賓,似乎都與“養老”這一稍顯現實和沉重的主題有些對不上號。

養老,正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個人養老金”等熱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日常話題中,但高討論度的另一面,是延伸出的焦慮感、無力感,討論常常以一句“老了真可怕”的感慨作結,而非憧憬的未來、行動的勇氣。畢竟,困擾年輕人的事情很多,老了后怎么辦,只算是趴在天際的灰犀牛。
而這也為參與個人養老金的金融機構的投教工作提出了挑戰。該如何接近、融入90后00后的心智,讓他們愿意深入理解問題的緊迫性,更關鍵的是不只被恐懼支配,而是被希望和理想驅動,提早規劃和投入,投給“想要的未來”?
三聯書店的活動,正是頭部公募華夏基金最近的一項探索。
科技養老:“我們可能無法想象錯過了怎樣的世界”
1.為什么人類已經能夠登上其他星球,卻遲遲無法了解自己的大腦?
2.是什么原因讓生物衰老、死亡?
3.如果我們吃的都是完全健康的食物,我們的壽命會有極大地延長嗎?
4.對細胞DNA重新編碼后細胞就能完全避免病毒的入侵嗎?這一過程存在什么困難?
5.俄羅斯打造“永生人”的《2045計劃》有可能實現嗎?
6.開發腦機接口,讓人腦與電腦相連的神經織網計劃離我們還有多遠?
7.怎樣解釋量子力學多世界理論中的量子永生悖論?
……
在華夏基金推出的首本專門面向年輕人的養老投資書籍《時間的寶藏》中,拋出了與“永生”相關的50個問題。
很多時候,問題都比答案重要。這些問題,其實是想引導年輕人思考,變老是不是一定是一件可怕的事?科技能否從本質上解決衰老的難題?AI等新興技術會不會改變未來的退休生活?
無論你的看法偏樂觀還是悲觀,《時間的寶藏》通過條分縷析得出的結論,是幸福晚年幾個繞不過的前提,首先是健康,其次是財富,第三是情感,最后是意義。
三聯書店的專場活動,也說明,科技是引導年輕人正向思考養老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嘉賓之一,B站百萬up主思維實驗室的主理人沈琦,一上來就提出兩個問題,當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了,但第一,長壽就意味著快樂嗎?第二,人類的壽命會一直這樣增長下去嗎?
對于第一個問題,他以自己不服老的爺爺為例,說明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的健康壽命,或者說有質量的生命會有多久。對于第二個問題,他從大衛辛克萊的《長壽》一書出發,介紹了人類壽命可能面臨增長極限:細胞在擁有修復機制的同時,也有抑制自我修復的機制,阻止人類壽命的無限延伸。這一看似殘酷的機制,卻符合生物優勝劣汰的原理。

希望在于,一旦根據這個機制找到了應對之策,生命科學也許能突破一個臨界點,我們將獲得更長的壽命,但可能面對成本高昂、幾十年內無法實現按需分配的問題。我們需要盡力避免自己錯過那個生命科學的奇點。
“如果到時候自身的財富沒有積累夠,錯過了這趟人類飛躍的快車,我覺得那就非常遺憾了,我們可能無法想象我們錯過了一個怎樣的世界,所以我們年輕人現在奮斗的意義,可能在這里?!彼f。
據悉,這樣的分享會,華夏基金還會聯手三聯書店在成都、上海、廣州等地標城市陸續舉辦。
盡一切努力離年輕人更近
當天出現在活動現場的養老計算器,也凝聚了華夏基金的巧思。
在這個計算器上,只要輸入自己的年齡、參加工作時間、月工資等信息,就能看到預計的退休后能領到的養老金,參與者可以提前猜猜自己能拿到多少和理想的養老金水平,比對一下和現實的缺口是多少。接下來,還可以根據預期的養老理財產品的年均收益率,制定一個專屬的首筆投資+每月定投的計劃。
從喚醒,到制定目標,到行動計劃,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目前這個工具已嵌入到天天、螞蟻等線上平臺,成為流量的一大入口。

緊踩著政策的時點展開宣傳,也是華夏基金的一個特色。去年《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一出臺,華夏基金第一時間就推出華夏基金養老高峰論壇,邀請官員、學者、公眾人物對政策進行解讀,對投資者的養老困惑給出針對性的回答。
華夏基金還撬動自媒體大V、直播、短視頻等一切渠道,最大化觸達年輕人。比如,在個人養老金政策推出后的第一時間,就邀請在醫學、健康、財經、體育、情感、生活等領域有影響力的上百位自媒體博主,共同組成養老喚醒官團,號召更多人關注養老,總曝光量約為652萬。
華夏基金還開發并持續運營養老投教內容陣地“養老Y星球”,Y既指Young,也指You,更是Yes。在Y星球上,投資人可以持續學習養老投資知識、計算自己的稅延優惠、閱讀養老喚醒官的故事并體驗產品。在螞蟻、天天、直銷等平臺上的直播達100場,累計觀看人次達400多萬。
華夏基金還制作了養老微電影、投教視頻“華夏養老氣象站”“老想有錢聽我說”“孫博士養老幫幫堂”系列節目,以及養老科普長圖、出版養老書籍等。華夏基金在螞蟻財富號建立養老基地、在知乎發起養老規劃、在微信發表養老投教文章等——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離年輕人更近,引導他們認識到,養老,其實是年輕人的事。
養老金管理的先行者
養老金投教的背后,拼的不僅是對年輕群體痛點和癢點的洞察、以及創意,更是養老金投資管理的硬實力。
作為行業內少有的擁有養老業務全牌照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一直是養老金管理的“先行者”。公司是業內首批全國社保、企業年金以及公募養老目標基金管理人,在養老領域積累20余年投資經驗,并有著優異的長期投資業績,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組合數量都居于行業前列。截至2022年底,華夏基金管理的各項養老金規模超3600億元。
在個人養老金方面,在首批129只個人養老金Y份額基金產品中,華夏基金共有9只產品入圍,在全市場可比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數量行業第一。華夏基金自2018年起發行全國首只養老目標基金以來,陸續推出11只養老目標基金,數量排名全行業第一;在養老目標日期基金方面,布局了2035、2040、2045、2050、2055的產品,實現了對2030年到2055年退休人員的全覆蓋。
根據最新的養老基金Y份額一季度報,華夏養老2040穩居所有產品規模第一名,從管理人的角度,華夏基金的合計份額也名列第一,合計持有人戶數63846人。
在《時間的寶藏》一書的序中,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寫道:“老去不可抵擋,但絕不是沒有選擇;老去一定會來,但絕不是不可知的未來。幸好我們還年輕,還來得及,幸好我們還能選擇,還可以改變。”
這本書的藍色封面上也赫然印著“趁著年輕,讓我們談談養老”。而如何讓“喚醒”走出焦慮與無力,變成希望、勇氣與行動,是這個時代每一個參與養老金事業的金融機構的命題。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養老”基金的名稱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諾,產品不保本,可能發生虧損。投資者需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審慎選擇合適的產品并詳細閱讀產品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的具體風險請查閱《招募說明書》的“風險揭示”章節的相關內容。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