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銀匯理基金經理魏剛:基本面投資路徑下的兩大方向
年初至今,市場主要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國企估值重構三大主題進行演繹,資金對微觀基本面的關注度下降,這種趨勢有望在上市公司一季報落地后逐步扭轉。
今年以來,資金聚焦主題性投資機會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1-2月屬于經濟數據真空期,宏觀數據較少,微觀財報披露在1月底年報預報以及2月科創板年報快報披露后幾乎無跡可尋,基本面指引較弱;另一方面,在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市場對行業的景氣預期也相對較弱。
從歷史行情回顧來看,2005年至今,市場的季度漲幅與季報表現的相關系數在一、四季度并不高,而在二三季度相對較高,這意味著景氣投資策略在二三季度相對有效。
隨著一季報即將進入密集披露期,投資者可以沿著基本面投資路徑關注以下兩個方向:一是經濟復蘇驗證主線,關注估值未過度透支的方向,消費類如美容護理、醫療服務、餐飲旅游等出行鏈;二是景氣維持較高或可能底部反轉的成長板塊,比如軍工電子、大儲、光伏輔材、信創、半導體設計、創新藥及產業鏈等。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國企估值重構等主題性機會在短期面臨擁擠度較高的問題,可能階段性性價比有所回落。
以成交額占比衡量擁擠度看,無論是TMT大類,還是通信、計算機、電子、傳媒分行業來看,近一年、近兩年的成交額占比分位數均在90%以上,短期進入情緒亢奮期;建筑行業情緒雖然稍有回落,但仍然在近一年的60%分位數以上,情緒熱度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擁擠度指標是個短期指標,僅代表行業板塊的短期性價比,中期層面的行情由產業趨勢或者產業政策所決定,情緒回落后,可能會給三大主題提供不錯的布局機會。
在全年經濟可能以弱復蘇為主的背景下,景氣行業并不多,主題性機會可能還會有反復表現;同時,科技板塊的行情取決于產業周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產業趨勢較為明確,后續極有可能從主題性炒作轉變為基本面驅動,而國企估值重構也符合國家對于 “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的要求,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后續可能還有催化因素。
綜上,在回歸基本面投資策略提升對大消費、醫藥、電新等景氣提升或者延續方向關注的同時,也要關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國企估值重構三大主題的市場情緒,在情緒回落后或將提供再布局機會。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