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富蘭克林基金:關注港股金融、科技、消費等多板塊機會
港股市場特別是恒生科技指數自去年11月起的強勁反彈,到今年1月底告一段落,2月至今走出了一波“倒春寒”行情。不過,盡管港股目前仍處在震蕩區間,但多家買方及賣方機構均表示,從國內經濟基本面、美聯儲加息周期、港股估值等方面分析,看多港股行情。
日前,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發文表示,港股一季度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主要是由于歐美金融市場的波動和海外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展望2023年二季度,對港股市場頗有信心:一是因為海外流動性向好,考慮到美國通脹壓力減輕、美國經濟衰退、以及全球金融市場潛在的風險,美聯儲加息已進入尾聲。二是國內經濟有望企穩回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提振信心、擴大內需、高質量發展,預計將有進一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出臺,地產、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改善,消費也有望逐步回歸常態。三是從估值層面看,連續下跌兩年的港股市場估值處于較低位置。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表示,考慮到目前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認為宏觀經濟將企穩回升,港股整體估值較低,機會大于風險,大金融、科技、數字經濟、大消費、醫藥、有色等板塊都可能有較好的機會。
國泰君安也發文稱,港股前期的回調已計入了預期下限的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未來的焦點是經濟數據和企業業績修復情況。目前國內經濟仍處于向上修復當中,盡管可能存在結構上的不均衡,但總體下行風險較小。而在恒指盈利上修階段,恒指多受盈利驅動,且與美股的相關性有所減弱。二季度美國經濟和通脹或再度回落,下半年仍有淺衰退的可能性。因此,在中美“東升西落”的形勢下,即使后續美股仍受到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對港股的沖擊相對有限。預計二季度港股成長板塊或有更多機會。
編輯:lucas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