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高金-睿遠基金價值投資沙龍”舉辦 睿遠基金“一司一省一高校”拉開帷幕
睿遠基金“一司一省一高校”投教活動拉開帷幕。4月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睿遠基金聯合舉辦的“交大高金-睿遠基金價值投資沙龍”首期活動在上海交大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光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嚴弘,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周軍,睿遠基金投資經理秦偉等嘉賓發表真知灼見和前瞻性思考。
交大高金金融學教授、學術副院長嚴弘致歡迎辭,他表示高金自創立伊始,始終以建設“中國的世界級金融學院”為目標使命,匯聚國際一流師資、培養高端金融人才、構筑開放平臺、形成頂級智庫,在國內外積累了良好聲譽,確立了在中國金融研究和高端金融管理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高金的發展離不開校友及社會各界的支持,睿遠基金是學院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自今年起高金將聯合睿遠基金共同舉辦“交大高金-睿遠基金價值投資沙龍”系列活動,匯聚“交大高金”的學術優勢與“睿遠基金”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睿遠基金創始人陳光明為活動做了開幕致辭,他表示,優質企業是創造價值的源泉,科技和人才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作為價值投資的實踐者和企業發展的研究者,希望能在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上貢獻綿薄之力。他表示很高興與高金攜手開啟“交大高金-睿遠基金價值投資沙龍”,傳遞價值投資理念,基于不同行業領域的科技創新、產融結合、投資等展開交流討論,支持科技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做了題為“生物材料領域現狀及發展展望”的主旨演講。他首先介紹了生物材料領域的基本情況和我國生物材料研究現狀。他認為生物材料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生物材料市場巨大,屬于朝陽產業。中國已是世界醫療器械第三大市場,生物材料產業的發展已處于“井噴”前夕。隨后他重點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他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的科學原理與臨床應用情況。
他還分析了產業現狀及“卡脖子”問題,并且提出了應對策略及發展建議。他認為,應基于技術創新和資本驅動,滿足臨床治療需求,支撐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加強技術孵化平臺建設,促進成果產業化;建立專業孵化園區,促進生物材料產業的聚集發展,服務國家社會發展。
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軍做了題為“融產結合 創新發展 服務國家戰略”的主旨演講。
他表示,上實集團立足香港,依托上海,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公司發展史,亦是一部融產結合實踐史,圍繞國家戰略,持續調整優化資產版圖。未來上海實業將會成為加快建設和邁向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內領先的綠色健康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國家隊、上海推進“碳中和”戰略的主力軍、金融支撐產業服務創新的實踐者、上海國企進一步開放和國際化的探索者。
周軍建議,應重視生物醫藥基礎研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背景下實現跨越式發展。
圓桌討論由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秦偉博士擔任主持人,劉昌勝院士以及周軍校友三位嘉賓圍繞產融結合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展開了充滿洞見的深度對話。
秦偉回顧了此次交流會的主題,他表示,對于生物醫藥行業,最為核心的是討論產融結合,產業、科研機構和資本三方結合,共同助力創新發展,為國家大健康戰略服務。從供需兩方面來看,生物醫藥的需求是剛性、持續的,在供端需要新產品的研發需要科技創新驅動,可以說,生物醫藥行業是產業界和學術科研界結合的最佳實踐之一。
秦偉表示,實現產業和科研成果的有效結合,根源來自于如何實現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科學界更關注想法的產生、技術的原創性,產業界更關注技術的商業化可行性,包括技術的競爭優勢、規模化的放大生產、商業化前景。產業化和科學創新的融合,需要有個中間層,去連接技術創新的高風險屬性和產業低風險偏好需求。長久期的資金屬性和逐級放大的投資規模將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孵化為基礎,以資本為粘合劑和紐帶,將有助于進一步深化生物醫藥行業的產融結合,提升行業的全球競爭力,為國家大健康戰略做出重要貢獻。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