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置碳排放資產也可以盤活“變現” 建設銀行蘇州分行打造綠色金融新創舉
最近,建設銀行蘇州分行完成了一單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為昆山協鑫藍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900萬元,采用第三方保證方式,且追加8000噸碳排放權質押。此前,張家港農商銀行、昆山農商銀行等也曾落地過“碳權貸”,在綠色金融服務領域開展了創新嘗試。
來自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蘇州市綠色貸款余額5630億元,同比增速56%,比各項貸款增速高41個百分點。綠色債券余額171億元,同比增速47%。轄內3家法人銀行發行了3期綠色金融債,余額30億元。綠色金融服務正在不斷打開新空間。
“碳權貸”讓閑置碳配額“活”起來
昆山協鑫藍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使用天然氣的清潔能源發電廠,也是昆山地區擁有碳排放權的5家公司之一,建設銀行昆山分行曾為其發電項目辦理過綠色基本建設貸款。此次在日常走訪中,得知該企業有流動資金貸款需求,且近兩年均有碳排放權配額閑置未使用,便為企業量身定制了“碳權貸”授信方案。
“擁有碳排放權的企業不多,要落地‘碳權貸’企業還必須有碳排放‘余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碳排放權的交易價格會變動,還需要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辦理質押登記和公示等,辦理流程和一般貸款不同。”建行昆山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的協鑫藍天“碳權貸”能夠順利發放是人行、銀行、企業等多方通力合作的結果。
在實施過程中,昆山建行仔細研究了碳資產質押融資操作指引及相關政策,多次上門了解企業配額使用情況,根據企業自身碳排放使用情況設定適當的質押量及期限,同時配套充足的融資額度,理清登記注銷流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碳資產質押和其他的動產質押有很大的不同,”負責辦理的業務經理說道,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辦理質押登記和公示前,銀行要做好質押合同、手續等的準備,還要通過內部程序完成對碳資產價值的動態評估、申請給予貸款價格優惠、協調推進優先審批等。“能夠把閑置的碳排放配額用起來,通過質押獲得這么優惠利率的貸款,真的感謝建行。”企業的感受是最大的肯定。
“碳權貸”助力完成“含綠量”提升
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為企業盤活碳資產、推進節能減排開辟了一條低成本、市場化道路,將助推企業加速向“含金量高、含綠量高、含碳量低”轉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來說,未來融資多了一個渠道,具有環境、經濟雙重效益。”建行蘇州分行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此前,張家港農商銀行曾使用央行再貸款資金,為一家印染企業辦理了“碳權貸”。這家印染企業擁有自備電廠,是全國首批取得碳排放權配額的企業之一。得知企業有碳排放權配額未完全使用后,該行主動上門為企業量身設計了以9.59萬噸碳排放權配額作為質押的“碳權貸”,金額300萬元。這是蘇州市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后,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進行質押登記和公示的首單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此后,昆山農商銀行以67萬噸碳排放權為質押,為江蘇正源創輝燃氣熱電有限公司發放了“碳權貸”1000萬元。作為昆山金改區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該筆貸款還“嘗鮮”了昆山市綜合風險池的政策紅利,在一定額度內,貸款實行風險共擔機制,風險補償資金與銀行按照7∶3的比例承擔本金損失,在一定程度上緩釋信貸風險,鼓勵銀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此次協鑫藍天“碳權貸”規模進一步提升,也是蘇州綠色金融在“碳權貸”領域探索出又一成功案例。
據了解,目前,國內市場主要有兩類碳資產,分別是碳配額以及企業通過自愿減排系統所取得的國家核證減排量(CCER)。以碳排放權作為貸款的抵質押品,所形成的相應貸款就是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理論上來說,“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是指以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物,在遵守國家有關金融法律、法規和信貸政策的前提下,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發放的、在約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貸款。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擁有碳資產的企業比較少,企業的碳排放權配額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夠用,還需要額外購買。“辦理碳權貸的前提是擁有碳資產、且碳排放權質押給銀行后,不會影響企業自身的使用。” 有業內人士指出,受制于一些客觀條件,“碳權貸”目前還處在探索起步階段,進一步的推廣還需要多方合力。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推動我省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去年7月,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保監局、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制定并發布了《江蘇省碳資產質押融資操作指引(暫行)》。在界定質押融資碳資產種類,明確融資條件、融資期限額度和貸后管理等相關要求的基礎上,該指引詳細規范了質押融資程序、辦理流程和工作要求,也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創新服務提供了規范指引。
“碳金融”市場還有大空間
以備受關注的制造業為例,綠色低碳轉型資金需求巨大。蘇州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發改委、工信局等部門,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全覆蓋金融產品,區域制造業綠色低碳改造投融資規模顯著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底,蘇州市制造業綠色貸款余額1627億元,同比增速129%,遠超綠色貸款整體增速。
蘇州還運用和落地碳減排支持工具、“蘇碳融”支持政策,設立綠色再貼現專項額度并建立綠色企業名錄庫。在昆山金改區推出《綠色金融風險補償資金實施細則》,創設5000萬元“昆綠貸”風險資金池,緩釋金融機構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降碳和普惠農業的支持。首創綠色保險和綠色信貸聯動模式,綠色保險覆蓋企業近4000家,金融參與生態環境治理作用進一步顯現。
產品創新、市場化引導正在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活力,據了解,除了“碳權貸”,目前“碳中和掛鉤貸”“排污權抵押貸”“碳中和債”“吳都租賃綠色ABS”“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險”“CCUS項目貸”等一批全國或全省首單創新產品已經落地蘇州。其中,江蘇銀行蘇州分行創新落地全國首單ESG(環境、社會、治理)表現掛鉤貸款、全國首單再貸款支持掛鉤碳賬戶貸款、江蘇省首單補貼確權貸款、江蘇省首單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貸款。中國銀行蘇州分行成功承銷全省首單碳中和債、東吳證券成功承銷全國首單碳中和知識產權質押創新創業債券、江蘇省首單公開發行碳中和公司債券等。太平洋產險分公司開發的太浦河“水質無憂”保險,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聯合河長制再深化的創新舉措。
“相關‘碳交易’的推進能夠促進控排企業做好碳排放管理,倒逼技術升級,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上,碳資產還可能衍生出其他產品和服務,比如碳資產拆借、碳資產托管、碳期權、碳期貨等。碳金融市場有著非常大的暢想空間。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