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信貸增量居全國首位 上月存貸款增量再創新高 江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
2022年以來,面對國內外超預期因素沖擊,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靠前發力,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為推動江蘇經濟運行回穩向上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月20日,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召開“2023年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大眾證券報》記者在會上獲悉,2022年全年江蘇省本外幣各項貸款新增2.63萬億元,比上年多增2345億元,為歷史最高,增量居全國首位。今年1月末,江蘇省本外幣貸款余額達21.58萬億元,較年初新增8665億元,同比多增2007億元,增量繼續領跑全國。
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加
記者注意到,截至去年12月末,江蘇省本外幣貸款余額20.68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比全國增速高4.2個百分點;今年1月銀行信貸繼續放量增長,截至1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談及1月信貸的“開門紅”,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調查統計處朱慶處長表示,一方面反映出銀行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信貸投放靠前發力;另一方面歸功于年初企業用款需求旺盛,加上穩增長政策顯效、利率持續下行等提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加速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全省企業貸款新增8339億元,同比多增2554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總量的96.2%。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6124億元,同比多增2323億元,成為推動企業貸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力量。
“從投向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中長期信貸資源向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及房地產等行業傾斜,為這些領域加快發展或快速恢復提供了穩固有力的資金支持。一是金融支持基建投資持續加力。1月份,基礎設施行業中長期貸款、承擔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分別新增2198億元、1695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041億元、509億元。二是金融助力制造業設備更新改造、技改升級加力。1月份,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新增754億元,同比多增218億元。三是金融支持房地產行業平穩運行力度加大。1月份,房地產行業中長期貸款新增828億元,同比多增392億元。”朱慶進一步指出。
普惠小微持續“量增、面擴”
2022年,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持續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貸款利率全面走低,全年信貸投放呈“量增、質優、價降”的良好態勢。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2.3%,自去年5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長;投向基礎設施領域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5.3%;全省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長45.2%。其中,普惠小微融資持續呈現出“量增、面擴”的良好態勢。28.2%的全省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幅,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3.6個百分點,有力支持了261.32萬戶小微經營主體。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幣信貸處李軍處長在會上表示,去年面臨疫情的反復沖擊,小微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也明顯增加。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系統謀劃,靠前發力,出臺并實施了多項金融惠企政策,有力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
一是強化政策保障。積極落實國務院穩經濟33條、總行“23條紓困金融舉措”,積極參與制定 “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及時出臺“江蘇貨幣金融26條”等。此外,通過電視、報紙、直播等方式解讀各類金融惠企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動市場主體對政策“能懂會用”。
二是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2022年,向全省100家金融機構發放獎勵資金32.2億元,撬動普惠小微貸款投放2014億元。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階段性減息和延期還本付息支持政策,2022年,支持全省135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為60余萬戶普惠小微市場主體減息17億元,全省金融系統為84.3萬戶普惠小微市場主體辦理延期還本,金額超8385億元。
三是突出定向支持。在全省深入開展“江蘇省商業銀行‘四貸’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和“金融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專項行動”,持續增強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服務內生動力,精準幫扶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重點行業重點群體。
面向2023年,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表示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任務,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小微金融服務四貸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質效,推動江蘇普惠小微貸款投放 “量增、面擴、質優、價降”。數據顯示,去年12月,江蘇省一般貸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6%、4.1%,同比均下降0.4個百分點,為有統計記錄以來最低。分行開展的工業企業問卷調查也顯示,2022年四季度企業總體融資成本指數、銀行貸款利率水平指數分別降至44.2%、43%,近一年多來持續處于50%以下“下降”區間且波動回落。
記者 趙琦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