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把握新“基”遇 中銀創新成長御風而行
跨入兔年,投資者如何在新一年看清趨勢、搶占先機,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變得尤為重要。考慮到過去一年市場調整至低位,且國內市場環境呈 “弱復蘇+寬政策”形勢,成長股性價比正愈加凸顯。
中銀基金旗下正在發行的中銀創新成長混合型基金,把握低位時機,聚焦創新和成長賽道,或值得重點關注。
2023年把握成長機遇
2022年,全球資產經歷了通脹掣肘下的美元流動性收緊、地緣政治沖突和疫情反復對供需沖擊的影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挫。但這也意味著,經過調整后的A股、港股處于估值洼地,后續有望迎來修復行情。
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3年定調指向時,著重強調加大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市場普遍對科技成長板塊在2023年的表現寄予厚望。
從不同行業和板塊來看,高景氣的科技成長行業盈利或有望率先修復,具備比較優勢。其中,電力設備、醫藥、電子等科技成長行業在疫情前景氣度就處于較高水平,且聚焦國家安全、獨立自主、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扶持主線,有望在政策重點呵護下率先修復,或較其他行業具備更高的盈利增速和確定性。尤其是在當前經濟轉型“陣痛期”階段,高景氣具有較強的稀缺性,科技成長行業的盈利韌性和增速優勢或將持續成為其行情的重要支撐。
中銀創新成長迎風啟航
當機會的指針偏向創新成長板塊時,中銀基金順勢而為,推出中銀創新成長混合基金。根據基金招募說明書,中銀創新成長將立足于對產業及公司的深入研究,著眼于上市公司的創新性和成長性,專注于挖掘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成長空間和長期成長價值的上市公司投資機會。
此外,中銀創新成長屬于混合型基金,也可投資于港股。基金合同顯示,該基金股票及存托憑證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范圍為60%-95%,其中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比例占股票資產的0-50%。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銀創新成長擬任“舵手”為專長于成長股研究的“清華學霸”王偉然。王偉然目前擁有8年證券從業經驗,2年基金投資管理經驗,擅長自下而上選股,對TMT板塊、成長股具備深厚研究基礎。
關于成長股的投資,王偉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即以重點板塊和重點公司為核心,構建成長股投資的“火力范圍”,并關注市場波動與基本面變動存在的 “相位差”,從風險收益比角度考慮,把握最舒適的機會。
投資風格上,王偉然具有分散配置的特點。多數情況下他不會過度集中于單個板塊,而是會選擇部分有投資機會并且相關度不太高的板塊進行超配,以期既能享受成長股較高的預期收益,也能夠在市場波動的時期較好地控制組合回撤。
對于此次發行的新產品,王偉然將注重行業適當均衡配置,并兼顧安全邊際與風險收益比,堅持產品的成長風格,力爭為持有人創造收益。
中銀基金實力引航
當然,中銀創新成長還有實力雄厚的中銀基金為其開道引航。自成立以來,中銀基金致力于整體投研團隊的梯隊建設,公司凝心聚力打造了以研究為基礎、中心資源共享的投研平臺,更是旨在著力構建核心競爭力,強化權益、固定收益、絕對收益和另類投資能力建設。
憑借出色的綜合實力和優異業績,中銀基金及旗下產品近年來在行業權威評比中屢獲大獎,截至目前共獲25次金牛獎、27次金基金獎以及24次明星基金獎。 明芳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