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財長順基金經理程濤:數字經濟和信創領域具備高成長性和相對優勢
湘財長順基金經理程濤認為,數字經濟、信創領域當前正迎來較好的戰略配置機遇。在度過波動劇烈的2022年后,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市場整體環境開始改善,其中數字經濟板塊已率先走出復蘇行情。新年伊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頻頻提及數字經濟,政策頻發持續催化板塊行情,數字經濟和信創領域將在中長期維度成為具有較高成長性和確定性的賽道。
隨著時間進入2023年,數字經濟正在迎來催化上漲的多重利好,前期壓制成長風格的因素陸續開始解除。一是經濟基本面開始修復,疫情對于生產生活的影響顯著減弱,國內企業盈利在2022年觸底后,2023年將會開啟反彈。隨著后續全國兩會的召開,更多穩增長政策有望持續發力,政府對以數字經濟、信創為代表的科技領域的投入將不斷加大,當前市場預期TMT板塊2023年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速有望超過25%,在大類行業中增速最快且環比改善幅度最明顯,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二是成長板塊的整體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對比各行業的估值和配置結構來看,當前科技板塊明顯處于低估值、低配置狀態,目前計算機自2013年來PE分位數僅為30%左右,公募基金超配比例處于過去10年的低位;三是總量政策預計保持寬松,近期決策層針對貨幣政策頻頻釋放積極信號,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對2023年貨幣政策解讀時明確表示,“總量要夠、貨幣政策力度不能小于2022年,需要的話還要進一步加力。結構要準,要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要繼續落實好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因此,2023年的政策環境對于權益市場是相對友好的;四是海外宏觀環境將對2023年A股市場逐漸轉為有利的形勢,全球宏觀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去年12月美國CPI回落,核心CPI亦有所下降,表明美國通脹問題逐步緩解,進而降低了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必要性,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的趨勢有望緩解,全球風險偏好抬升。因此,資本市場預計將走出2022年以來的大幅動蕩,以數字經濟、信創為代表的成長賽道業績具備相對優勢、估值較低、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高度支持等多重支撐,本輪行情有望持續演繹。
長期來看,數字經濟、信創領域是國內長期的重點戰略方向,關系到國家安全,隨著未來國際化競爭的加劇,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當下我們可以看到各類扶持政策頒布頻率加快,2022年1月,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首次明確數字經濟發展量化指標。去年10月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10月底,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作的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中提出,要不斷做大做強我國數字經濟。另外,地方政府的規劃中,浙江省到2027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江西省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目標達45%以上;上海市今后五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北京市提出2023年新增5G基站1萬個以上。未來中國數字經濟有望保持年均9%的增速,數字經濟和國產替代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助力。
因此,當前的數字經濟就好比在2019年的新能源領域,處于行情逐步展開的前夕。2022年國內人口數量已經出現負增長,未來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同時隨著后續地產周期拐點的出現,國內亟需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數字經濟未來空間大,無論是對于總量上的穩增長,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都至關重要。目前國內企業數字化水平低,尚處于初級階段,同時用工成本仍在抬升,通過數字化轉型以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的必要性越發凸顯。國內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數字經濟的發展將不斷提速,在諸如線上購物、電子商務、智能物流、醫療數字化、云計算、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方向都將不斷延伸,行業在GDP中的占比將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成鏈集群將陸續出現。外部方面,受逆全球化趨勢影響,國內自主可控需求迫切。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加大對我國的技術封鎖,2018年以來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或個人累計超過1000個。因此,數字經濟產業鏈的加速發展和信息技術領域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將會是未來A股市場的重要賽道。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