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大佬直擊2023年市場關鍵詞
2022年,上證綜指兩次跌到3000點下方,A股市場持續調整。回首基金市場,公私募整體也出現了較大回撤,另一方面,機構兩次大規模的集體自購,彰顯了對市場的信心,在當年4月份和10月份對大盤走勢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的面向未來。新的一年,宏觀經濟、政策、行業、公司、海外市場等又會出現哪些變化?A股會走出怎樣的行情?《大眾證券報》記者特別采訪了七位公私募大佬,直擊2023年的市場關鍵詞。
采訪嘉賓>>>
國泰基金總經理 周向勇
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杜猛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 陳顯順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副總監 雷志勇
金信消費升級基金經理、金信基金研究總監 楊超
泉果基金基金經理 趙詣
奶酪基金基金經理 莊宏東
《大眾證券報》記者:請提供一個關鍵詞,代表您對2023年經濟政策、市場表現或者投資機會的展望,并闡述給出這個詞的獨家理解和具體詮釋。
周向勇:關鍵詞“穩”和“進”

國泰基金總經理 周向勇
穩是大局,進是方向。具體來看,有如下幾點:
第一,更穩定的市場環境。展望2023年,海外方面,美國非農和通脹數據低于預期,美聯儲進入加息放緩期;國內方面,基本面復蘇確定性較高,疫后消費對于經濟的拉動逐步提升,經濟結構有望進一步轉型升級。地產支持政策落地,行業資產負債狀況顯著改善,供需結構穩步修復,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化解,金融市場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穩中向好的市場環境,為投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也將努力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第二,更穩健的市場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預期”和“信心”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和發力方向。短期來看,市場預期依然謹慎,現實預期差仍需彌合,而隨著各項利好政策的穩步落地,積極信號將有效提振市場的風險偏好。曙光乍現,否極泰來。站在當前時點上,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第三,高質量的經濟發展。穩定的市場環境,穩健的市場信心,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石。2023年,政策優化的預期有望在經濟基本面上見到實效,中國經濟向高質量增長轉型的船錨,也將撥云見日,豁然開朗。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我們投資的超額收益,更多將來源于這些進取的投資機會。
杜猛:關鍵詞“新生”

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杜 猛
當前我國的宏微觀基本面或已見底,A股盈利增速和多項估值指標也已經到達底部區域,正在孕育一輪新的上漲行情。而從流動性方面來看,國內仍將維持相對寬松,這有利于支持權益類資產走強。不過,在經濟復蘇斜率相對平緩的背景下,2023年的A股或仍將維持結構性行情,尋找到更具性價比的行業,是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最壞的時間或許已經過去,新的機遇正在展開。
展望2023年,在行業配置方面,有幾條線索值得我們重點關注:一是,內需和外需收斂的背景下,外需仍具備需求韌性;二是,在“擴大內需戰略”的推動下,內需相關標的是重點投資方向。比如,受益于政府開支擴張的信創、軍工、基建,以及受益進口替代的半導體。此外,高景氣、高增速的新興行業,比如光伏、新能源車等,仍是置信度較高的投資方向。
陳顯順:關鍵詞“穩中有進”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 陳顯順
預測2023年投資主線分為三個維度展開。
一是伴隨今年經濟增長穩中有進的基調確立,基建投資鏈條值得關注。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關鍵節點,再疊加國企國有資產重估的大邏輯,基建端增速起到逆周期調節的作用,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有10%左右的增長,整體判斷比較樂觀。
二是消費鏈條。居民消費意愿和消費場景在過去兩年受到疫情影響,隨著疫情優化管理的措施出臺,2023年可能會看到消費場景的修復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去年以來居民儲蓄率不斷攀升,消費潛力空間較大。
三是科技成長方向。2023年以后,關鍵詞在于發展和安全。新能源、電子半導體、軍工、高端裝備等投資鏈條在2020年之后都具備比較好的成長性,再疊加海外流動性負面因素的解除,成長板塊會迎來相對比較好的估值環境和流動性環境。
雷志勇:關鍵詞“數字經濟”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副總監 雷志勇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國內經濟2023年復蘇的確定性大幅提升,將會帶動科技成長板塊,特別是TMT與高端制造業的企業業績的有效復蘇。同時,這些板塊內的部分優質個股過去兩年股價和估值相對承壓,處于相對較低位置,業績增長帶來修復,使得2023年整個TMT跟高端制造板塊可能會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相關的頂層文件近期也在不斷發布,其實這是在構建底層制度建設,說明整個數字中國的建設是一個非常宏大、非常長期的規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數字經濟中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領域里面也蘊含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可以關注擁有基礎設施優勢的數字產業化方向的公司,以及隨著高端制造的進一步升級,很多傳統的產業向數字化時代演進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楊超:關鍵詞“復蘇”

金信消費升級基金經理、金信基金研究總監 楊超
首先,隨著疫情對經濟影響逐步弱化,以及政策面對經濟支持的力度逐步加大,國內消費需求有望持續復蘇。這一點也從海外經濟體的經驗得到驗證。其次,隨著疫情后需求的恢復,投資者對股票市場信心也有望逐步修復。此外,從股票市場微觀角度出發,很多優質個股依然處于相對底部區域,投資機會也非常多。因此,對今年的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還是可以積極樂觀一些。
從板塊來看,未來3-6月疫情后消費復蘇,依然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尤其是航空、機場、酒店、旅游出行等板塊需求恢復的確定性較高,持續性也較強,值得重點關注。科技成長是長期方向,近期調整下來之后也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對于疫情受損品類的復蘇路徑,有可能會表現出“受損越重,修復就越快”的特點。因此疫情期間受到沖擊比較嚴重的細分行業,恢復可能就越快。此外,還要從消費者心理及消費場景考慮。其中,餐飲、旅游、航空出行、酒店、影院等領域都是比較容易修復的。新冠影響了人們因為普通疾病去醫院的積極性,隨著疫情的消退,這方面的消費需求也會逐步恢復,但節奏會慢一點。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還會更慢一些。此外,還有一些商品消費,還有庫存需要消化。除了需求恢復的節奏,還要考慮供給瓶頸,航空、機場、酒店等一些細分領域,供給的瓶頸不容易很快消除,選擇有供給瓶頸的板塊,持續性會更強一些,空間也就可能會更大一些。
趙詣:關鍵詞“機會大于風險”

泉果基金基金經理 趙詣
我們認為,2023年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是大于風險的。從海外來看,俄烏沖突的惡化程度已經逐步衰減。同時,美聯儲加息的節奏逐步放緩,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也在逐漸縮小。從國內來看,疫情防控政策已經出現了非常積極的變化,使得無論從企業經營,還是從國家政策的執行和實施上,都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從整個宏觀層面來看,各種在2022年不利的因素其實都在發生積極變化。
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在2022年,整個基金投資收益的中位數大概是在負十幾到二十的水平。尤其是很多優秀的上市公司,因為整個市場資金面或者投資風格的影響,其估值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但是這些公司的業績其實仍然處于快速且持續增長的階段。經歷了調整期,這些優秀企業的估值已經到了一個合理甚至低估的水平,也就意味著投資風險其實得到了比較充足的釋放。
這是無論從宏觀面還是從估值面來看,我們對2023年更抱有期待的兩個重要原因。
展望2023年,我們更看好兩個維度。第一,我們一直堅持的,或者說我們的投資風格上仍然是以制造業為主。會有兩個層面的投資方向:首先,制造業里很多優秀的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屬于有絕對競爭能力的企業。過去5到10年,中國很多優秀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在研發上。越來越多公司逐步從國內細分龍頭走向世界,與全球企業競爭,從中可以尋找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尤其體現在新能源車,包括光伏風電為主的行業里面。這就意味著,隨著行業滲透率的持續提升,這些中國企業能夠從全球范圍內獲得一個相對好的成長機會。其次,在我國可以看到,半導體、航空發動機等產業鏈,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國產替代機會。尤其我們可以看到,前段時間C919飛機開始正式交付,包括國內半導體的一些技術上的突破,國產替代也會帶來一些新的投資方向和機會。第二個維度,因為疫情導致被抑制的需求可能會得到逐步的恢復。包括日常的消費、出行,同時包括醫療藥品。隨著防疫政策的變化,這些企業都處于一個困境反轉,或者說已經見底、基本面開始回升的階段。這意味著這些企業開始恢復到正常成長的狀態中,也會獲得一個相對好的投資機會。
所以總結下來,第一個大方向在于大制造上的兩個維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鏈;國產替代為主的半導體、航空發動機的產業鏈。第二個大的方向在于大消費,在于隨著疫情恢復正常,過去受到抑制的一些消費、出行,包括醫藥的一些需求回歸正常后的困境反轉機會。回顧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我們更重要的不是去判斷市場的好與壞,更多的是去選擇好的公司,陪伴優秀的公司成長。因為對于好的、優秀的公司,他們無論從股價的表現,還是從企業成長的表現,都能夠穿越整個市場周期還有經濟成長的牛熊。
莊宏東:關鍵詞“復蘇”

奶酪基金基金經理 莊宏東
2022年受新冠疫情、地產行業危機、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目前看這些因素在今年均有明顯改善跡象,我們對2023年行情保持樂觀態度,原因有三點:
1.疫情:衛健委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這次政策調整是疫情管控全面優化的標志,預計在春節前后感染人數快速達峰后,國內生產、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將逐步回歸正常。
2.地產:從供給端看,國家近期對房企推出融資支持的政策,同時在需求端,有關部門在各地逐步放寬限購以及認貸標準,助力地產行業銷售端的修復。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市場對今年地產行業,尤其是民企的后續融資渠道以及經營信心在邊際上有所回暖。
3.美聯儲加息:2022年12月美聯儲加息50基點至4.25%-4.5%,后續加息空間有限,本輪加息周期接近尾聲,2022年11月美國公布CPI數據低于預期,通脹降溫幅度超過預期,美聯儲加息有望放緩,今年外資或將重新流入A股市場。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