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募基金業績榜:通脹主題基金領跑 沒有“翻倍基”
2022年行情收官,回顧全年A股市場,上證指數經歷多次起伏,上半年和下半年均出現比較大的下跌,大盤一度探到2900點之下,市場整體的賺錢效應較差,多數投資者都遭遇了虧損。
從主要板塊的漲跌幅來看,上證指數全年下跌15.13%,表現稍好;創業板指、深證成指、科創 50全年的跌幅分別高達29.37%、25.85%、31.35%。受市場行情拖累,今年基金市場沒能像往年那樣出現“翻倍基”,最高的是油氣類指數基金,全年漲幅不到70%。
通脹主題基金領跑
隨著2022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結束,基金全年業績排名也塵埃落定。總體來看,2022年基金平均業績表現低于2021年,且首尾業績差別較大。從全年收益來看,與2021年3只“翻倍基”相比較,2022年業績翻倍的基金數量為0。截至12月29日,全年業績超50%的基金僅有5只 (A/C類合并計算),且均為通脹主題基金。具體來看,廣發道瓊斯石油指數、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聯接A、諾安油氣能源和華寶標普油氣位列全市場基金收益榜的前五位。另外,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招商核心競爭力、萬家新利等基金的年內收益率達40%以上。
而主動權益類基金2022年業績分化巨大,首尾業績差超98%。在行情偏弱的背景下,主動權益基金仍然有部分產品脫穎而出,斬獲了較行業平均水平更高的收益率。2022年,收益率最高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為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截至12月29日,收益率達48.35%。該基金成立于2017年3月份,是一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基金經理為黃海。黃海管理的另外兩只產品萬家新利和萬家精選,年內收益率同樣超過35%。
債券型基金2022年整體業績表現也一般,由于四季度債券市場的大幅回調,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9日,在成立滿一年的4199只 (A/C類分開計算)債券型基金中,3229只收獲正收益,諾安瑞鑫定期開放以11.05%的收益位列債券型基金收益榜首。
QDII基金全年業績分化也較為明顯,2020年業績表現墊底的油氣主題基金,在2021年“絕地反彈”后,2022年繼續一騎絕塵,互聯網主題QDII基金仍然回調嚴重。整體看,在438只QDII基金中(A/C類分開計算),有82只收獲正收益。而廣發全球精選美元現匯、國泰境外高收益等QDII基金的虧損超過40%。
2022年是基金創新之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今年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受到了很多超預期因素的影響,比如2月份爆發了俄烏沖突,不僅對全球政治格局形成了一定的沖擊,而且直接推高了石油、天然氣、農產品的價格,造成全球通脹;第二是美聯儲為了應對近40年來最高的通脹水平,采取七次暴力加息,將基準利率從年初的0-0.25%加到了4.25%-4.5%,對全球資本市場形成了很大的沖擊;第三就是國內疫情反復,今年前11個月通過嚴格封控阻止了疫情的擴散,但是經濟面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年底疫情管控措施優化之后,多地又出現了感染高峰,對市場也造成了短期的影響。
盡管如此,2022年公募基金在新產品上持續守正創新,為新基金發行市場助力良多。首先,11月25日,人社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城市或地區先行落地。首批共有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只養老目標基金入選。養老目標基金專門針對個人養老金賬戶設置專屬Y類份額,購買Y類份額可享受稅收、費率雙重優惠。
此外,今年全市場共有40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產品密集面世,產品迎來快速擴容;2022年,更多REITs產品面世,REITs市場規模穩步擴大;2022年,還有為投資者提供參與中小企業投資機遇的國內重磅寬基指數ETF產品中證1000指數ETF、為投資者分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紅利提供選擇的北證50ETF、引導市場資金流向低碳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中證環交所碳中和ETF等新基金產品發行。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劉亦千分析,2022年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出五大特征:1、固定收益類品種成為吸金主流;2、指數類產品大規模發展;3、行業創新加快推進,加速行業發展;4、基金助力個人養老正式起航;5、通過券商交易結算模式成立的基金小有突圍。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